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刘惟简(3)

八岁多的少主,今天表现的太特别了!

他太过平静,也太过镇定了。

根本不似孩子。

反而像是一个沉浸权术多年的成年人,一位执掌大权,杀生予夺的君王。

但,主上家的事情,刘惟简知道,自己不该发表任何意见,也不该有任何评价。

所以,他低着头,恭恭敬敬的,如同当年在先帝面前,过去在官家面前一样,慢慢的,平铺直述的陈述着他所知道的事情。

“殿下,老奴听梁从政言:开宝寺失火,资善堂两位直讲葬身火海,宰执不敢擅专,也不敢以此惊扰主上清静,是故才要面奏两宫!”

“老奴走之前,听人说,两宫闻而大怒,以为开宝寺失火,乃是僧人持戒不严之故,以命宰臣举荐有道高僧,除为开宝寺主持,以严肃佛门清规戒律!”

赵煦静静地听完,他没有任何意外。

这确实是高太后和向皇后了,能做出的事情。

上上辈子,虽然高太后,笼罩在赵煦头顶,让他呼吸不得,喘不过气来,以至于辗转反侧,日夜难安。

但,那并非高太后有多么厉害,多么可怕。

纯粹是权力的加持!

也纯粹是,赵煦自己出于恐惧害怕,产生的心理效应。

赵煦如今已经知道,高太后,不是武则天,也不是章献明肃,甚至还不如已故的慈圣光献。

最起码,慈圣光献,有自己的主见。

高太后呢?

元祐诸事,在赵煦脑海中一闪而过。

朝令夕改!

听风就是雨!

这就是赵煦对元祐时代,已经晋升为太皇太后的高太后的评价。

也是赵煦上上辈子亲政后,得以迅速掌握权力,并将元祐旧党,一网打尽,全数赶出朝堂的原因所在。

“所以,太母与母后,最终选了哪位高僧?”赵煦用了一点戏谑的口吻问着。

“老奴听说,似乎是传法院的一位番僧,唤作金总持”

“金总持吗?”赵煦抿了抿嘴唇,脑海中回闪过一个画面。

“陛下,此乃贫僧译定之真经,乞请陛下御览!”

厚厚的经书,被引见司的军头,送到了赵煦御前。

赵煦低下头,看到了封皮上的名字。

频那夜迦经!

再看封皮上贴着的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