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一聊聊出个大项目(2)

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基础。”

“自己的事业?亮哥,你有什么想法吗?”刘平武好奇地问道。

“老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开始实现。”

孔明亮一脸的自嘲。

“当年我在剑桥大学读硕士,在arm实习过半年,那半年可以说改变了我一生。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的终点是分布式计算,是人工智能。

对于这個目标,我是学集成电路的,自然也就从芯片层面开始。我在arm实习了半年,毕业后又进了那家公司,待了一年。发现它的未来在移动终端,但是用在分布式计算和人工智能上,却不合适。”

孔明亮眯着眼睛,回忆着自己的青葱岁月。

“机缘巧合,因伟达的大卫黄到英国出席一个会议,与我在会议上谈了半个小时,然后发出邀请,请我去因伟达。我在那里待了三年,参与了第一款gpu芯片的研制。

我发现自己心目中的分布式计算和人工智能,从目前技术而言,最合适的芯片应该就是gpu。但它也有很多缺点。

那时开始,我就在想,能不能避开arm和gpu的缺点,兼容arm和gpu的优点,开发出一款全新的,真正适合分布式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芯片?”

刘平武默默地听着。

分布式计算,换句话,就是二十年后鼎鼎大名的云计算。

其实这个概念,源头来自1956年,计算机专家提出的虚拟化计算。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而发展。

九十年代,斯科和甲谷文还在虚拟计算的基础上,研制过网络计算机。

一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直到互联网愈加成熟,几大巨头开始一统江湖,大家对云计算的概念才逐渐统一和清晰。

人工智能,提出的概念跟虚拟化计算是同一年。历经数十年,核心技术突破不大,尤其是自我学习能力,止步不前。

一直到互联网成熟,配合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自我学习能力,获得突飞猛进。

“亮哥,依我拙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二为一的东西。凭借目前的技术,我们还没办法制造出单一的运算器和存储器,去满足人工智能极其复杂的运算,和海量的数据存储。

但是我们可以把复杂计算和海量存储,按照某种算法,通过网络有序地分布给数以万计的节点,形成一个类似神经元网络的有机体,那就完全不同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