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元洲的梁总和何总(3)

。”

“哦,除了多赢海,还代理什么器件?”

“还有两家翰国的器件,做电源管理芯片和传感器方面的。”

“怎么没代理欧美的品牌?”

“公司太小,人家看不上。”刘平武坦率地答道。

何友良默然一会,又问道:“刘总对我们元洲电子,势在必得啊。为什么不先搞几家中等企业,积累经验再来?”

“我们对自己代理的器件非常有信心,只要元洲电子愿意给我们机会,测试认证,我相信能够成为贵公司的供应商。”

元洲、众普,还有后续要攻关的同维、达特、华信、青云、美尚、协力等国内电子电器厂家,都是国内电子行业知名大厂,未来还会继续发展成为让人仰望的庞然大物。

这几年是他们飞速增长的时期,也是进入他们供应体系里的最佳时机。

再过五六年,少的再过两三年,这些大厂都会完成蜕变,供应体系也基本完善,要想再进去,就是困难重重——越到后面越是千难万难。

那个时候,你有这些大厂的供应商代码,身价百倍。

汹涌进入中国市场的电子元件品牌,会求着这些有代码的代理商,带他们进去——这些大厂需求量足够大,又是市场的标杆。

只有成为这些大厂的供应商,你才算是进入到中国市场,才能捞到足够的利润。

没有代码,这些大厂的研发部,连样品都不会去测试。工程师们在设计和改进产品时,都会先在经过认证的元件库里选择元件。

除非是某项功能,必须要用你的器件,几经讨论研究,才会启动新供应商认证流程。

但是那样的机会又有几次呢?

何友良又笑了笑,笑容里依然让人无法捉摸他的心思。

“既然你们是梁总介绍的,想必实力不差。这样吧,我先选三款型号报上去。只是需要走流程,什么时候走完,就不好说了。”

何友良放下产品彩页,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刘总,说句实在话。我催促一百遍,不如梁总一个电话啊。”

...

坐车离开元洲电子,回到公司。刘平武把赵兴、田波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继续讨论。

刘平武靠在大班椅上,闭着眼睛,回忆着拜访元洲电子的所有细节。

赵兴和田波坐在办公桌对面,也在努力思考着。

刘平武睁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