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48章 扩编(3)

,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洗脑,并且血性尚存,带去东北和毛熊的雇佣兵拼命,正好合适!

按照玉柱的吩咐,以吕武为首的军官种子们,专门挑选家贫且无硬靠山的汉军旗人入伍。

为了妆点八旗劲旅的门面,玉柱亲自出马,招了几名满洲小贵族之家的闲散子弟。

这个怎么说呢,就和曾国藩故意重用满洲旗人塔齐布,其实是一样的逻辑。

当时,湖南绿营副将清德,非常嫉妒塔齐布,多次撺掇提督鲍起豹对塔齐布加以侮辱。

曾国藩看到了破绽和机遇,就上表弹劾了清德,并大力的举荐了塔齐布。

“塔齐布可堪大用,若作战不利,臣甘与他同罪。”这是曾剃头奏章里的原文。

说白了,曾国藩就是想通过重用旗人塔齐布,让清廷对他放心罢了。

如今的玉柱,学了曾文正的故技,也是故作姿态,想让康熙对他放心尔。

武卫营的新兵,每月的粮饷标准为3两银子及3斛米,吃住不要钱,军服由玉柱拨款制作。

那么,这三两银子和3斛米,就属于是纯收入了。

这是个啥概念呢?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一切都开始制度化,包括当八旗兵,也要参加“挑缺”考试。

考试内容,主要是射箭和举石锁。如果考上了,那么就可以当旗兵吃皇粮了,也就是常说的铁杆庄稼。

康熙朝,待遇最好的前锋营里,一名旗丁每月的月俸四两白银。除此之外,每年还有46斛米。

至于,待遇最差的兵营里,旗丁每月也有1.5两白银的俸禄,和每年22斛米。

汉军旗下的穷户,一家五口人,每月省吃俭用的话,也就只需要二两银子罢了。

但是,汉军旗下的人家,有资格拿上铁杆庄稼的儿子,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而已。

客观的说,现代人对于所谓的旗人皆拿铁杆庄稼,有着明显的误解。

八旗制度下,挑缺当兵落败的旗人,只能作为预备役,也就是“余丁”。而“余丁”是没有收入的。

也就是说,除了当兵的那个旗下子弟之外,其余的闲散子弟,日子就很困难了。

玉柱找康熙争取来的优厚待遇,对汉军旗下的穷苦余丁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但是,那些习惯了提笼架鸟、混吃等死的满洲旗下大爷们,就完全看不上眼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