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7章 书同文,车同轨(5)

复正常大小。

始皇帝动了动,不痛不痒不麻。

除了比往常稍微红了一些,其他并无异样。

这事赵高和盖聂也能做到,但始皇帝觉得有损帝王威严,不让他俩做。

“这是我梦中所见的文字,皇兄废除七国文字,要天下共用此文字,先把文字统一再说。这里面文字皇兄找那些博士好好学习一下,有什么改进的让他们互相研讨。但有一条需得记住,小节可改,大体不得动。”

嬴成蟜极其严肃。

他之所以这么说,其原因是秦国此时文字还是大篆。

大篆的特点是规范化和线条化,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字形结构趋向整齐。

在大篆之前,文字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图画,也就是所谓的象形字。

比如象形字的“龟”字,看上去就是只小乌龟,多填一笔少填一笔都可以,只要像个小乌龟就行。

大篆的出现,是文字脱离于图画,以固定线条和结构来表现实际意义的重要节点。

大篆,奠定了后世方块字的基础,还保留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画残留。

而嬴成蟜此时拿出的简体字,可以说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这是现代版的方块字。

简体字已经完全脱离了象形字范畴,是国家为了全民开民智而集全国之力创造出来的文字。

在简体字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图形残留,一切只为简单好记便捷服务。

如繁体“龍”字,蜿蜒盘旋,像大型动物。

但简体“龙”字,基本上就什么都不剩了。

繁体和简体区别都如此之大,更不用说大篆和简体的区别了。

要是没有嬴成蟜写下的这本《简体字大篆对照表》,秦朝人这辈子也猜不出简体字是什么意思,他们从字形,字体根本看不出简体字是什么。

而要推广简体字的最大阻力也正是来源于此,识字之人会极其反感,这些在他们眼中毫无美感,且毫无逻辑的简体字。

如果将简体字和七国文字放在一起,要天下读书人选一个做统一文字。

选简体字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万中无一。

七国文字都是脱胎于甲骨文象形字。

这在我们后世看来半点不像的文字,在当时识字之人眼中是有共通之处的。

读书之人肯定是会去选择他们所熟悉,所了解的七国文字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