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魏国大梁人。
尉家为魏国世家,其家主有资格面见魏王的那种世家。
尉缭子开篇有言:梁惠王问尉缭子曰:“黄帝刑德,可以百胜,有之乎?”
梁惠王即魏惠王,他问的人是魏国名仕,即第一代尉缭子,是秦之尉缭大父也。
尉缭之父名尉缭,尉缭之大父亦名尉缭,这是尉家家规。
凡继任尉家家主之人,无论之前姓名为何,皆改称尉缭,要肩负起书写尉缭子的大任。
尉家祖孙三代尉缭,著成一部兵法奇书,治国作战两不误的尉缭子。
尉缭子其中,既有魏惠王时期,对秦国变法而崛起,归纳总结计入其中的法家理论。
也包含了吕氏春秋中的仁政思想,杂家理论。
兵书尉缭子开始著作之时,正是庞涓在魏国执政之时。
与训练出魏武卒,打的秦国差点灭国的庞涓相比,初代尉缭显然不够资格,是以不受重视。
不只是魏国,除了秦国始皇帝之外,各国皆无人认可尉缭,认可尉缭子。
尉家百年三代尉缭,没有一代上过战场,领过兵打过仗。
没有上过战场打仗的人写出的一部兵书,没有一丝一毫说服力。
在尉缭之前,能写出兵书的人,全都是兵法大家,战场上的长胜将军。
写出孙子兵法的兵圣孙武,兵家创始人,后世兵家之人无不是孙武之门生。
写出吴子兵法的兵家亚圣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有孙武孙子兵法珠玉在前,又是写出一部孙子兵法的孙膑。
为了区别两本孙子兵法,世人遂将孙膑所著的孙子兵法称作孙膑兵法。
孙膑在孙武之后又硬生生夺下一个“子”字,被时人尊称孙子。
其数败天下名将庞涓,并最终斩杀庞涓,田忌赛马,围魏救赵计出者。
只有这种兵家传奇人物,才能著兵书,才配著兵书。
像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些天下名将,都无法在这些兵书面前再作兵书。
所以当天下各国听闻魏国尉缭写了兵书尉缭子时,多是一笑而过,当个笑话耳。
若非始皇帝。
三代尉缭和他们的尉缭子就会湮灭在历史中,不为他人所知。
不会如现在一般,要名声有名声,要封地有封地,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