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1章 大秦皇后,阿房(5)

他将这卷论语擦的干干净净,生怕上面沾染一丝尘埃。

然后,这位过了而立之年的儒家精研学问最深者。

将论语放在桌案上,像是一个失去了最心爱之物的孩子般。

伏在桌案上,失声痛哭,边骂边哭。

“混账,呜呜呜,为何死的不能是生,呜呜呜,为何要生如此活着,呜呜呜,为何此事只有生能做,呜呜呜”

他特意将论语放在桌案最上端。

这个一生都在研究儒学的孩子,生怕自己的泪水打湿了论语。

当夜,儒府爆发了一场争吵。

儒家精研学问最深的伏生,和儒家隐性的领袖淳于越,大吵一架。

伏生从学术角度,认为儒家不应故步自封。

例如论语注释,长安君嬴成蟜的注释虽然不对。

但他回去后仔细研读,触类旁通,对儒学产生了新的启发。

例如墨子学儒,但因为其从儒学中得到的感悟不为当时儒家所接受。遂自儒家出走,创立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

这二者都证明,故步自封的儒家将难以进步。

他决定去长安君府,求取长安君嬴成蟜对论语的注解。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论语,并要求所有儒家门生一起解读。

淳于越大怒,斥责伏生这是背叛儒家。

言说嬴成蟜那竖子就是在恶意中伤儒家,曲解儒家经典。

伏生这是投其所好,是卑鄙小人,是畏惧王权之辈。

伏生亦大怒,言淳于越言而无信,言行不一,恶人先告状,提议将淳于越和四个去过楼台的儒生驱逐出儒家。

言说淳于越明明在朝上答应始皇帝,向长安君请教,转头就派人去恶意中伤长安君。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做出这等行径的淳于越和那四个儒生才是卑鄙小人,儒家没有这样的门生。

淳于越听说伏生要逐自己出儒家,反言要逐伏生出儒家,要伏生滚出他名下的儒府。

这场儒府发生的争吵持续了两个时辰,波及到了所有儒生,儒家就此分成两派。

一派以伏生为首,占在场儒生九成半以上。

一派以淳于越为首,占在场儒生半成不到。

造成如此巨大悬殊的原因。

一,在于淳于越与伏生争执时有意退让。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