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3章王妃所求(3)

还是卖相都没得说,我敢说你们运回去价格只会卖得更高,还会供不应求,抢破头!”

唉!

创业之初,只能保证本地百姓吃上经济实惠的精盐,其他地区,暂时只能先赚一笔富人的银子。

以此来缓解手头拮据的问题。

而且,他们给的这个价格相比起官方的精盐来说,质好价优,他们运回去还是有不少赚头。

王妃已经让利,做人可不能得寸进尺,贪心不足。

“.”

谈崩!

客商甩袖离去。

第二日,盐铺门口多了不少重复买盐的百姓。

伙计发现这种情况,将小本本还给顾客,笑着拒绝售盐:“您昨天来店购买了两斤精盐,按你们家五口人计算,两斤盐可够你们吃两个月了。

所以接下来两个月的份额您已经买齐,如果再想购买只能按三十文一斤算,请问您还要买吗?”

服务态度挑不出错,再加上购盐的百姓心虚,讪讪的接过盐本本出了铺子。

隔壁小吃店的李掌柜来瞧热闹,见此情景便问伙计,“原来这个小本本还有这作用?那像我这种开了店的情况怎么算?”

伙计笑了笑解释道:“如果你拿了户籍过来登记,就是按你的家庭人员配份额,如果你是拿了税赋证明来登记,那便按你们店铺客流量来配份额。”

李掌柜又问:“那为什么超过额度就要以三十文购买?”

伙计看了一眼排队的百姓,见他们都支棱起了耳朵。

他更不厌其烦的解释:“如此雪白的盐十文一斤,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也只有我们王妃心善,初来岭南看到百姓生活不易,便想到了这一项惠民举措,十文一斤的雪花盐算是王妃给大家的福利,能享受这项福利的暂时也只有我们岭南的百姓。”

“但你们想想,如此雪白的盐,制作工艺一定繁琐,成本肯定不低,既然制盐卖盐,肯定是要赚钱的,要不然这铺子如何运营下去?”

“制盐的工人,场地,铺子,伙计这些人都需要银子,外地商人来贩盐是明码标价三十文一斤。”

“王妃只想赚回成本让盐铺能继续经营下去,让我们岭南百姓以后能继续吃上十文一斤的雪花盐,而不是贵得要死的劣质盐。”

李掌柜恍然大悟,拍了一巴掌,大声道:“王妃仁义!”

说罢,他转身对着排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