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二章 勿以赢小而不麻(5)

汉朝时候,大汉视‘白登山之围’为奇耻大辱,并没有宣布过白登山是汉军大胜,而是厉兵秣马,击败了匈奴后宣布获胜;

明朝的时候,土木堡天变后,大明用尽了手段,把被俘的皇帝要了回来,最后也先的脑袋被阿剌知院砍了下来,送到了大明换了赏钱;

中原可以接受输,甚至要对输进行全面的分析、全面反思,然后再赢回去。

蛮夷认爹说和蛮夷常胜说构成了礼部现在处理蛮夷之事的基本逻辑,这两个逻辑共同推动了一个方法论,对待蛮夷,打他一顿,他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蛮夷常胜说,是非常难缠的,因为大明任何的尊重、礼让、优惠、善待,都会被蛮夷解构成一种赢,进而让蛮夷变本加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倭国,大明已经把倭寇推下海了,倭寇还在国内赢赢赢,还不打算投降,准备跟大明鱼死网破,神火飞鸦火烧长门,还是没有把倭寇叫醒,只有大明军火烧京都,倭寇才终于清醒了过来。

只有战争,真实的、看得见的暴力,最直接的胜负,才能摧毁蛮夷常胜说,才能彻底瓦解蛮夷的常胜,蛮夷才会自己和自己和解,进而屈服于大明的意志。

蛮夷认爹说和蛮夷常胜说,经过了实践检验之后,就更加让礼部官员确信,对待蛮夷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一顿。

两任礼部尚书,算是彻底把礼部的风气给带坏了。

按理说老挝带着国土和国民来归顺内附,无论怎么看,都是大赢特赢,值得大书特书之事。但鸿胪寺少卿俞良史则觉得,这中间缺少了一个过程,打一顿的过程,蛮夷居然自己就想通了,有点不可思议。

老挝的投诚是非常有诚意的,甚至是肯支付血税来投靠的,俞良史被这两任礼部尚书的歪理学说,给带偏了。

刀揽胜在大明京师定居了,按照从二品的鞑官领俸禄度日,而他的儿子被大明册封为了老挝宣慰使回老挝主持军务。

万历十六年十月初二,刀揽胜被宣到了通和宫觐见。

“臣老挝宣慰使刀揽胜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刀揽胜规规矩矩行礼,五拜三叩首不敢有任何不恭敬,这一路走的有多难,他自己非常清楚,因为不恭顺厌恶了大明皇帝,功亏一篑。

他走过了千山万水,老挝人加入大明军为大明军披荆斩棘,老挝人上下齐心协力修通了官道驿路,才换来了这么一个,他这个首领觐见天子的机会。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