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通缉追杀,那怕逃到天崖海角,他也必将其绳之以法!
而且现在的国府八院之中,几乎每天都有人顿悟,引运文气入体,踏上修行之路,乐得各家合不扰嘴!
民间不乏天才,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入国府就是机会,也是晋国网络人才的机会,八家自然也清楚!
俱酒每次都会抽时间,前往国府转动,默默转一圈,对各家之人基本都有所了解!
南宫瑞紧跟着他的脚步,亦步亦趋,转过了几个院落,走过曲曲折折的走廊,还有清凉的湖心凉亭,见俱酒倾听树下各家争论,亦停下脚步!
“公子,各家如有纷争,都会坐下以理相争,这样减少了各家隔亥,不至于弄得水火不容!“
“不过,除了法儒两家,时而会发生争论外,其余几家很少参于近来!“南宫瑞见到身穿乳白衫与青衫长袍的几人争论,苦笑道!
俱酒嘴角上翘,在他看来法儒两家的矛盾也不过是理念之争。
儒家重视伦理,故而用人唯亲,而法家重视才干,故而用人唯才。这两家理念不一,自然会引发纷争,但在国府两家算是平和的,在外相遇不服就会动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儒家认为法家粗鄙,残暴。
而法家则认为儒家不切实际,自然两家尿不到一壶去!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法家和儒家是当世两大宗,早就融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数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儒家主张“为国以礼”,重视道德教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首要地位;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把法律作为治国的重要手段。儒法两家在治国方略的分歧,导致儒法思想的激烈冲突,这就是思想史上著名的儒法之争。
这种争论古来就有,其中最出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周公旦和姜子牙的一段对话。
周灭商后,姜子牙被封在齐国,周公被封在鲁国。
淮南子·齐俗训上有一段二人受封后的对话。
姜子牙问周公:“何以治鲁?”
周公道:“尊尊亲亲。”
意思是尊崇地位高的人,亲近自己的亲属宗族。
姜子牙闻言道:“鲁从此弱矣!”
周公又问姜子牙:“何以治齐?”
姜子牙答道:“举贤而上功。”
意思是任用有才能的人,奖励有功劳的人。
周公道:“后世必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