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鹿鸣宴之后,江寒便闲暇下来,每日在书房中研读两个时辰的半篇易经,再花两个时辰阅读开窍文宫里的文章——这些文章大抵是他前世匆匆浏览,一目略过,却烙印在开窍文宫之中,虽说随时能在开窍文宫中翻阅,但并非真正的记住。
江寒翻阅聊斋志异时,读到了两个故事,令他讶异不已又觉得极其有趣。
第一个故事叫伏狐:
太史某,为狐所魅,病瘠。符禳既穷,乃乞假归,冀可逃避。太史行,而狐从之。大惧,无所为谋。一日,止于涿。门外有铃医,自言能伏狐。太史延之入。投以药,。促令服讫,人与狐交,锐不可当。狐辟易,哀而求罢;不听,进益勇。狐展转营脱,苦不得去。移时无声,视之,现狐形而毙矣。
其意思是有个太史被狐妖魅惑,日渐消瘦,无论太史到哪里,狐妖就跟到哪里。有一天遇到一个铃医,自称能够降服妖狐,给了太史一副药,让太史服下。不料这副药竟是一副烈性春.药。等妖狐再来找太史的时候,太史锐不可当,无论狐妖如何求饶都不听,反而越战越勇,到听不到狐妖声音时,低头一看,狐妖直接累死了。
江寒读到这个故事大觉震撼,这样也能降伏狐妖?
他继续读下去,又读到了另一篇伏狐,与上一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写的是:昔余乡某生者,自言生平未得一快意。夜宿孤馆,四无邻。忽有奔女,扉未启而已入;心知其狐,亦欣然乐就狎之。衿襦甫解,贯革直入。狐惊痛,啼声吱然,如鹰脱𫖕,穿窗而去。某犹望窗外作狎昵声,哀唤之,冀其复回,而已寂然矣。此真讨狐之猛将也!宜榜门驱狐,可以为业。
大意是有个书生夜晚住在无人的地方,结果半夜有个女的跑过来,这个书生知道是狐狸变的,没等这只狐妖解完衣服,就“贯革直入”。狐妖痛得破窗逃跑,书生望着窗外哄它回来,狐妖吓得不敢回来。
江寒将这两篇文章记住,心想当时冬狩时遇上的妖帅蓝盈貌似就是狐妖,要是下次遇上可以试试这种办法!
闻府,一间幽静的书房中。
闻明将白绫系在梁上,将脖子伸进系好的绳套里,眼神充满了后悔和怨毒。
他后悔,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跟江寒作对,以至于有今日的结局。
他怨恨,怨恨江寒害得他身败名裂!
“江寒,你害我身败名裂,害我成为笑柄,害我在京都再无立足之地!!我斗不过你,我便自杀!我一死,我父亲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