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发财和国策(2)

带着岭南水师一锅端了,小子估计,能够有如此丰厚回报的机会或许还有三五次,但往后必然会逐渐减少。

实际上,交州更加适合充当我大唐的粮食基地。

想要源源不断的获得新的财富,想要把几乎人家发财的计划变成能够增强我大唐国力的国策,就需要船队朝着更远的地方走,寻找更多的财源,寻找更多的新粮种,寻找更多的肥沃的土地!

陛下,诸位叔伯,这天下间的好东西好地方多了去了,咱们不能把目光只盯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海外有取之不尽的财富,有数十代人用不完的矿藏,有可以轻易养活亿兆百姓的粮种,有赚一把就能捏出油来的沃土,为何不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呢?为何不将我大唐的船队建设得更加强大一些呢?为何不让将士们的脚印走的更远一些呢?

小子常听闻,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万世,在远洋航行上面的投入,绝对不是一时半刻心血来潮就能够收到丰厚回报的,所以我才提议在农学之中建立海事学院,今后只要参与岭南开发以及远洋航行的人家,所得的收益之中,必须要拿出一份来贴补海事学院。

不怕诸位笑话,这海事学院在我看来都是个无底洞,可想走得更远,赚得更多,这份投入却是万万不可或缺的!

所谓替水军要一份股子,替农学要一份股子,实际上是二合为一的事情,海事学院中研究出的成果,必然要应用于水军的舟船之上,水军之中战舰老旧,体型太小,朝廷不允许建造巨船这些都是需要一件一件解决的事情,而是哪一件都需要消耗海量的银钱!

身为岭南水师主帅、农学学监,小子我没想着一蹴而就,徐徐图之方是上策。

但是,这种事情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慢不怕,小子我有的是时间,即便是三五十年也等得起哪怕我这一代人无法完成探索海外这样的伟业,那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总能收获到丰硕的结果吧?

不知道陛下和诸位叔伯,愿不愿意等呢?”

梁宝玉一开口就把大家伙商量着发财的事情,上升到了大唐帝国长久国策制定的高度,刚刚一帮好似利益熏心商贾嘴脸的风云老贼们,瞬间打起了精神,一个个眼睛里精光直冒!

“事情是好事情,若真如永兴伯所言,那发展船运、向海外索取源源不断的财富必然将成为我大唐千年万年不变的国策!”

房玄龄以善于谋算而闻名于历史,此刻他率先开口,“可茫茫海疆,万里之途,海外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