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一边卖惨,一边叫苦不已道。
嗯?
嬴政这才算明白了,这王翦是老毛病又犯了,来敲自己竹杠了。
怕触碰国法,不敢去拦路打劫,所以这是来打劫朕来了?
好家伙,嬴政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这王翦自征伐六国开始,便隔三差五差人找自己索要金银珠宝,田地产业。
其实他并非真的贪财之人,这一点嬴政心知肚明。
只是担心功高震主,朕日后会卸磨杀驴罢了!
其实他所担心的问题,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朕还没有这么心胸狭隘,更不会过河拆桥。
凡对大秦有功者,自己都会善待之。
但这种话,自己很清楚,就算说出去,想要取信于人,谈何容易?
索性也就将计就计,既然王翦觉得索要财物,就能营造出自己爱财不贪权的假象,自己也乐意配合他,遂了他的心愿。
食邑十万户还不够?
金银珠宝,田地产业,要什么,朕就给什么。
灭六国之后,王翦早已位极人臣,名震天下。
可自己已经赏无可赏,赐无可赐。
然而有功之士,不得赏,何以威服天下?
大秦自商君变法以来,就赏罚分明,以重信一诺千金而取天下。
功必赏,过必罚,言必践,行必果。
所以虽然心中万般不情愿,最终还是把长公主赢元曼,许给了年过花甲的王翦。
为了天下盛世安康,为了大秦山河永固,为了苍生远离战火硝烟,别说牺牲女儿之幸福,就算任何都可以牺牲,包括自己。
自己后宫佳丽众多,可又有哪个是自己真心喜爱之女子?
她们无一不是出身高贵,要么王侯之女,要么权贵之女。
姿色并不是最重要的,婚姻男女之情,对自己而言都是政治需要而已。
这便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需要的代价。
身为皇族,自幼锦衣玉食,奴仆成群,过着寻常人家难以企及的生活。
人活一世,得到了一些,便要牺牲一些,享受与责任是相对等的。
当然,自己也可以选择不向命运妥协。
这样做,短时间内帝国也不会出任何问题。
可最终还是要面临众叛亲离,君臣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