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头,投机倒把蹲笆篱子可不是说笑的。
就这样,研究来研究去,林为民找了个方向——写作。
经过过去这些年的动荡,民众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前所未有的,也因此造就了八十年代的文学盛世。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种严肃文学动辄卖出几百万册,读书这种文学评论杂志一期都能行销几十万册的年代,当个作家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
锚定了方向,林为民先是熟悉这个年代的主流创作方向,70年代末,正是伤痕文学大行其道的时候。
他前前后后写了几十万字的废稿,退稿都不知道被退了多少次,终于在79年的下半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两部短篇小说接连发表在了鸭绿江杂志和钟山杂志上。
林为民不仅获得了120块钱的稿费,更是成了知青点和生产大队的名人,甚至连公社的领|导都听说了他的大名,特意关照队里给他一些创作的空间。
公社出了个作家,领|导们脸上也有光。
79年一晃而过,80年开3月份,公社的干事蹬着自行车到队里找到林为民,告诉他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发表在钟山上的小说一分钱的事获得了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间传递消息的时候有些延误,他估计是赶不上颁奖了。
但是全国做鞋来了调令,他得到了一个去|中|央文学讲习所进修的机会。
穿越到八十年代一年时间,终于看到出头之日,林为民想哭的心都有。
真是太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