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这在朱标看来,还不够。
朱标要的,是他们敢对老朱拔刀的那种效忠。
一番关于淮西勋贵的重大风波就这样结束。
除却少数几人之外,他们在凤阳的产业全被收回,根基也被摧毁。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往凤阳派遣新的知府。
哦对了,前任知府,被夷三族,九族没诛。
新任知府,是个清廉正直的官,朱标对其还是很满意的。
东宫。
“臣参见太子殿下!”即将前往凤阳上任知府的刘维行礼。
他是今年科举上来的,也是一个能干实事的人,在担任知县期间干的不错,入了朱标的眼。
“平身!”朱标微笑道。
“刘爱卿,此去凤阳,孤有几件事要交代你。”
闻言,刘维站直身体,做聆听状。
“凤阳现在最重要的是民生问题,前任知府,和勋贵的家人亲戚,搞的凤阳民怨沸腾。”
“你要做的就是安抚好百姓。”
“临近冬季,你就从帮百姓安稳过冬这方面入手。”
“应该会顺手很多。”
朱标说道。
“臣谨记太子殿下所言。”刘维道。
“嗯,还有,尽量别去孤的二弟那里,免得给自己招来祸端。”朱标又道。
“臣谨记。”刘维道。
同时心中盘算,自己去了凤阳之后,要怎么和这位前秦王相处。
据说他可不是好相处的。
接着,朱标又交代了一些事,才让其离开。
按照他们兄弟的计划,凤阳,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也能够方便自己二弟在凤阳布局。
——
乾清宫。
老朱对于朱标处理淮西勋贵一事,还是比较满意的。
首先将他们手里的钱财挖了出来。
其次,是将他们手里的免死铁券收了回来。
淮西勋贵之所以敢知法犯法,其中和这免死铁券就有不少的关系。
所谓免死铁券,只要不是谋反,就能够保命。
多出了一条命,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当然是可劲的捞钱,兼并土地。
他们毕竟都是泥腿子出身,对于土地,有天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