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几人在鸣凤楼中休整了一天之后,便前去向杨原和任峻分别进行了告别之后。
这才扬长而去,而他们这一次的目标,则是前往荥阳,尝试一下能不能把郑浑给招募过来。
当日上三竿时,公孙康带着事情交接完毕的裴元绍、郭嘉、典韦三人直接来到了荥阳县城。
而此时的荥阳县城,在昨天的时候,就收到了中牟县城黄巾贼被朝廷援军给招降了的消息。
所以,没了黄巾威胁之后,今日的荥阳县城已经正式开放了。
而随着荥阳县城开放,无数躲避黄巾之乱的流民、难民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荥阳县城。
走出荥阳县城的百姓们,有的面带喜悦、有的露出劫后余生、也有的面带悲戚之色。
而这些面露悲戚之人,则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怀中都抱着一个骨灰坛子。
而他们的嘴中则是喃喃着:“父亲、母亲或者其他亲属的名字,似哭似笑的说道:你们安息吧。
朝廷的援军来了,咱们再也不用担心黄巾贼的侵扰了。
我这就带你回家,带你”
说明:“在我我国火葬很早就出现了,先秦时代的“穿越者”墨翟,便曾提倡过火葬。
在墨子・节葬下篇说:
“秦之西有仪渠之国地在今甘肃庆阳县附近者,其亲戚古代说的亲戚,是亲近的人家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谓之登遐登仙。”
而看到这些怀抱骨灰坛子之人,公孙康的眼中却是闪过一抹奇异之色。
虽然火葬早已有之,但是自秦至汉数百年来,却是一直都没有真正的流传开来。
想不到,自己心血来潮,来荥阳一趟,竟然能看到这么多拿骨灰坛子的人。
心中暗道:“就算收服不了郑泰、郑浑四人,若是能找到能让百姓心甘情愿进行火葬的人也不错。”
一念及此,公孙康直接带着三人骑马走向了城门位置。
在交了入城费后,便大摇大摆的进入了城中开始打探了起来。
而此时的荥阳鸣凤楼中,一个刻着“菊”字的房间中,却是坐着一个年约二十一二的书生。
在阳光的照射下,从远处看时,这书生手白胜雪。
而再看他的相貌,却是脸颊微瘦、眉弯鼻挺、微微一笑时左脸颊上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远观之似是个风流俊俏的佳公子。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