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
也会有其他人哭着、抢着,求公孙康收下他们的经验。
对于他们的目瞪口呆,公孙康却是心中一片坦然。
他今天许诺的这些,不仅仅是为了安抚这些老人。
更重要的是,他还要借助今天的这件事情,给外界的众人留下一个千金买马骨的形象。
不知道过了多久之后,这些老人终于反应了过来。
再三确认之后,这群老人一个个直接激动的当场跪了下来。
一个个感激涕零的诅咒发誓,要为公孙康效死,把自己这一辈子的经验全部传授出去云云。
当公孙康安抚住了这群老人后,这才转身离去,开始找人来研究一下该怎么改良造纸术的问题。
虽然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是制造纸张的材料成本加起来,几乎都可以赶的上丝绸了。
再加上因为技术的限制,这个时候的纸张根本不可能大规模普及开来。
所以,一直到三国结束,西晋时期仍然有“洛阳纸贵”的说法。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到现在为止,东汉末年还是流行着使用丝帛还有竹简记录文字。
当公孙康想到自己每次上大厕,都要用什么“厕筹”时,他就忍不住菊花一紧。
虽然家里的条件,可以让他每次上大厕时,都可以用丝绸来解决。
但是公孙康可不会愿意这么做,他虽然花钱大手大脚,但是那些钱都是该花的。
若是让公孙康为了自身的享受,而在这上面浪费家中的钱财,他是一万个不同意的。
所以,每次上大厕的时候,他都会准备大量的树叶,来代替厕筹。
但是,现在盛夏五月,正是树叶生长茂密的时候,他还可以使用树叶代替。
但是当时间来到秋天的时候,他该用什么来代替呢?
想到这里,还有这些孩子们上课时的课本问题,公孙康就迫切的想要改良造纸术。
于是,公孙康直接让人回家里调来一批泥瓦匠过来。
当公孙康把自己知道的关于造纸的八个步骤,“浸沤切碎、灰水浸泡、舂捣、洗涤、打槽、抄纸、晒纸、揭纸。”给这些泥瓦匠们讲解了一遍之后。
便开始回去继续培养那三十个特殊人才去了。
不知不觉间,公孙康就在这种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中,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