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90 章 没有威胁的张士诚(2)

之前颓废,开始勤政起来。

张士诚兴建官学、举行乡试,四方文士纷纷前来投靠,无数优秀学子在吴国出仕。一时间,张士诚的名声越发响亮,为张士诚写诗,歌颂张士诚纳贤和教化美德的文人越来越多。

应天府城中,陈标拿着刚回来的杨宪递来的第一手资料,露出了无聊的神情。

杨宪问道:“大少爷可是不喜他的措施?”

陈标打着哈欠道:“倒不是不喜。他所作的事都很正确,兴建官学和乡试,对他现在的统治来说挺必要。只是对比他当大周皇帝的那几年的举措,让我觉得有些感慨。”

张士诚曾经是个没文化的草莽,至正十三年(1353年)建立“大周”,建元“天佑”,自号“诚王”。

天佑政权持续了四年,在张士诚接受元朝招安时灭亡。

在这四年间,张士诚也与现在一样,为了巩固政权,颁布了许多政令。

他带领军队和老百姓一起在郊外屯田;下令废除苛捐杂税;颁布州县务农桑令抑制土地兼并和官吏奢华之风

除此之外,他还兴修水利、赈灾救贫、融佛铸钱,当时朱元璋还在为一块能落脚的地盘而努力拼杀,张士诚已经显示出了明君雄主之风。

谁也想不到,那样的张士诚,为何会突然接受元朝招安。

陈标和杨宪聊了聊当初的张士诚,道:“主公现在许多扶贫救民的措施,都学习了张士诚当年的经验。虽然主公嘴上不会说,但张士诚确实是他的引路人。在这个乱世,所有割据势力中,只有张士诚当年认真做到了一个好皇帝该做的事。现在”

陈标叹了口气:“现在张士诚也是好皇帝,只是不再低着头看着脚底下的泥了。”

杨宪听了陈标的话后,也不由心生怅然。

他说起张士诚麾下一些核心幕僚离开后,隐居山林不再出仕的事:“我本以为他们愚蠢。但纵观张士诚以前作为,也不难理解他们此刻选择。”

陈标点头。

说俗一点,这大概就是“爱过”吧。

咳,有点肉麻。

分析了张士诚那边情报后,陈标认为如今的张士诚已经没有了威胁,便不再在意张士诚。

张士诚此举虽然吸纳了许多优秀的读书人,但现在争夺天下最重要的是“人口”。

张士诚顾忌城中士族富户,没有像他还是“诚王”那样执行惠民济民政策。虽然他麾下领地看上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