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52 章 师兄帮我看住朱升(6)

寿关系原本不是特别亲近。

郑复初为元朝进士,元末大儒,被构陷离职,抑郁病逝。

在郑复初病逝之后,季仁寿十分感伤,很快就辞官隐居。

刘基当时年轻气盛,一心想要在朝中做出些成就。但他的遭遇和郑复初几乎一模一样,区别只在于元朝准备免了刘基的官的时候,刘基自己挂冠离去。

刘基:不是你元朝炒了我,是我炒了你元朝!

季仁寿得知最气盛的师弟遭遇了和老师相同的挫折,写信安慰刘基。

一来二往,他们俩在刘基也归隐那几年才熟悉起来,现在算是真的有几分师兄弟情。

季仁寿仍旧消极避世,没打算辅佐任何一方势力。

刘基原本准备尊重师兄的选择,但现在

师兄,你知道有个隐世大儒叫朱升吗?就是只修朱子儒学的那个。

这家伙趁着我不在应天,要教坏我的忘年之交,应天小学的小先生陈标。你帮我去照顾一下陈标,别让陈标被骗了。

季仁寿拿到师弟的信的时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问自己夫人。季仁寿的夫人笑道:“伯温就是这个性子,做事不合常理。看来他确实非常喜爱那个叫陈标的孩子,把那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你是他师兄,他跟随朱元璋在前线作战,你帮忙去照顾一些也没什么。他不说了吗,不是让出山,只是走亲访友。”

季仁寿仔细一想,倒也确实没什么。

隐世的人只是不出仕,不是不出门。他们经常走亲访友,还会四处游学。

朱元璋和应天的名声,季仁寿从交好的文人那里听闻过,他的友人对朱元璋的评价十分极端,要么深恨,要么十分欣赏,几乎没有中间态度的人。

季仁寿不愿出仕,所以不想撞见朱元璋。趁着朱元璋不在应天,他去应天亲眼看一看,满足一下好奇心也不错。

季仁寿的夫人又道:“你师兄施子安邀你去平江你去了,师弟邀你去应天你也应该去,别厚此薄彼。我想伯温说不准也有这个意思,替你堵子安的嘴呢。”

季仁寿的师兄施子安,便是施耳,号耐庵,也就是后世著名的施耐庵。

施耳和刘基不仅是同榜进士,还同在郑复初门下学过经。所以施耳也是刘基的师兄,只是两人性格有些相似,所以合不来,关系很差。

现在施耳和刘基各辅佐一方主公,关系就更不可能好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