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22 章 朱元璋准亲家叛逃(5)

个揍了回去,让他们赶紧滚蛋,该练兵的练兵,该屯田的屯田。

宋濂和叶铮两个大文人,亲自到现场给领承包契约书的百姓讲解朱氏特色井田制。

这个时代没有话筒,能出外授课的文人们肺活量都很大。

两个大文人的浩然正气气沉丹田,声如洪钟,把朱元璋都吓了一跳。

他和常遇春说:“宋先生和叶先生平时嗓门也这么大?比咱们叫阵的时候嗓门还大。”

常遇春道:“他们平时平时声音很平和。”

朱元璋不相信:“真的?”

常遇春说谎道:“真的。”

其实他们平时吵架的嗓门特别大,但常遇春不敢说他们坏话。

宋濂和叶铮在大帅府门口那一阵阴阳怪气地针锋相对,让常遇春察觉到,叶铮说是回去拿护身符,其实是单独找朱大帅说了什么,博得了朱大帅的信任。

以朱大帅的充沛精力,估计拉着叶铮聊了一宿,并且强迫徐达不准睡觉陪着听。所以叶铮才会留宿徐达府,徐达的黑眼圈才会黑得像被人揍了似的。

更让常遇春惊恐的是,叶铮之后甚至出入陈府了!

连他都不准去的陈府!

叶铮究竟和朱大帅说了什么,突然就变成了朱大帅的心腹!

以常遇春对朱元璋的了解,朱元璋很难相信文人。除了李善长之外,朱元璋论功行赏的时候,都是以在战场厮杀的武将为先。

因为常遇春对朱元璋太了解,连对叶铮的嫉妒心都提不起来了。

他只觉得,叶铮实在是过分恐怖。

之后宋濂奋起直追,踏破了几双鞋子,挨个走访军中曾经是农人的将士,并亲自走遍了扬州附近田地丈量土地,完善扬州分田事务。

朱大帅又开始偏向宋濂。

但很快,叶铮居然把扬州暂时能用的田赋和徭役细则拿了出来,并完善了朱元璋只在口头上所说的“青军劳动改造”政策。

好了,叶铮又越过宋濂一头了。

这文人之间不见血的厮杀,看得和他们同住的常遇春瑟瑟发抖。

让常遇春更瑟瑟发抖的是,这两人斗成这样,居然每日都用十分和煦的笑容面对对方,仿佛对方亲近得如同自己亲兄弟。

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论经,一起探讨,若不是他们每次拿出的东西都和探讨的完全不一样,常遇春还真信了他们亲如兄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