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了一会儿,笑道:“我知道了。让李先生不用担心,标儿这人傲得很,他不会轻易拜师。”
只要标儿不当场拜师,之后的事就好解决。
传话的人离开,马夫人轻轻叹了一口气,表情又是骄傲,又是担忧。
她骄傲的当然是陈标的出色被大文人们认可,担忧的是那“弱冠之年方可归位”的预言。
还有十几年呢,标儿那么聪慧,他们真的瞒得住吗?
马夫人摇摇头,将心中担忧压下,起身去书房,给朱元璋写信。
马夫人很了解陈标。
当传话人将马夫人的话悄悄告诉李善长时,叶铮等人正中场休息,喝茶润喉,顺便问陈标可有师承。
陈标虽多是提问,显露的学识很有限。但他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已经能窥见其能耐。
在场的几位大文人在更加欣赏陈标的同时,又有些担忧,这孩子是不是已经有大贤教导。
遇到晚辈,问其师长传承是很正常的事。他们一点都不急切,一点都不上赶着。
没错,就是这样。
陈标犹豫了一会儿,咬了咬他的小乳牙,跳下椅子拱手道:“小子未有师承,将来也不想有师承。”
宋濂等人惊讶极了,李善长更是惊得把笔都掉了。
宋濂皱眉:“为何?”
陈标斟酌了一下语言,决定表现得狂妄一些。
经过观察,陈标已经察觉,水心先生的后人和语文书上的大佬都有收他为徒的迹象。
暴露他神童而不是神仙童子之名,其实没什么。
普通人身边的天才少,但放眼全国、放眼整个华夏历史,天才神童数不胜数。
看看史书中的天才们,虚岁三岁吟诗,四岁作文,五岁辩经,六七岁登基成为一代雄主,八九岁位极人臣,十一二岁都可以出将入相了。
就算是后世小说中所谓的“照相机记忆”金手指,在每个朝代的状元榜眼探花那里,几乎都是标配。
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你凭什么夺得魁首?
陈标他爹陈国瑞说了,陈标只要不说漏嘴,显得再聪明,朱大帅都不会忌惮他,顶多培养陈标成为大帅嫡长子的左右手。(陈标:然后太子一死,我全家陪葬是吗?)
陈标虽然老吐槽和埋怨陈国瑞憨厚老实傻白甜,但他爹应该还是比他更熟知这个封建社会的规则。陈标相信陈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