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92章 赈灾(2)

关系的。

袁允文是卫国公府旁支大夫人的一位堂哥的儿子,很是争气,又有袁府支撑的关系,年纪轻轻,二十七岁便上任西州知府。

卫国公府是武将世家,这袁允文不仅善文,还能武,精通军事。

只不过,他一心在科举,在文,最后走科举当了文官。

袁允文在得知关州的事后,也同时急发奏拆到京城。

他身后是袁家,还有帝师府,消息比倒霉鬼知府孟常孝灵通很多。

所以,在发奏折的同时,立即派人去云州,青山二府借兵。

同时,集齐府城内粮食大户,借来粮食大手笔赈灾。

凡是借粮都打了借条,允诺等唐将军将朝中赈灾粮带来后就还给他们。

因为扬威将军的威信,也因为袁允文身后的卫国公府,及帝师府,那些人相信他,也就不遗余力的帮助,有粮出粮,有银子出银子。

流民北上是必定的事,他便以云州府城为界,将流民阻隔在府城之南。

西州府城在西云州府的中心,这样至少能保证北边那一半的百姓不受流民侵扰,保证他们安然无恙。

袁允文派大量官兵阻隔的同时放出消息,告诉流民皇上已经派扬威将军前来赈灾,并日夜派人在城外施粥,施食物,在城头轮流喊话。

劝阻流民北上。

告诉他们不用着急,不要担心。

皇上已经知道他们的难处和困境,扬威将军很快就会来到,他们很快就可以重返家园。

能回家,哪个想在外漂流?

古人故土观念极重。

这样一来,大量的流民留在了西州城外,及西州之南。

当然,也有少数流民不听话的,不相信官府的,找到绕过西州府城的小路,继续北上。

既是少数,就翻不起什么大波浪,也就随他们去了。

乐州府辖下的冯家村几户人家,便是这不听话的流民中的一部分。

冯家村本有三十户人家,一共有村民两百余人。

幸运的是洪水来时正是白天,冯家村人发现得早,一村人跑上山躲避这才没被洪水冲走。

人是得救了,但是大多数财物却被洪水冲走了。

不得已,他们选择了逃荒,和其他难民一起北上。

一村人,有齐心的,也有不齐心的。

总归有那么几粒老鼠屎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