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民意代表(4)

,拿着大喇叭将张维贤的话齐声重复了一遍,山道上的窑民才算是安静了下来。

“张国公不是俺不信你!万一要是明天没法上工,这工钱你出吗?”一个窑民弱弱的喊着。

张维贤眼睛一亮,按着万岁爷的指示,他必须要找出这样一个挑头的人,万岁爷管这种人叫民意代表,虽然这词他没听过,但是他倒是能够理解。

当然寻找真正的民意代表,也是万岁爷耳提面命的嘱咐了很久。

张维贤倒是大大咧咧的从马上下来,举着大喇叭喊道:“想要老子出钱?老子天天穷的吃萝卜呢,你还指望老子出钱,做梦!”

张维贤的话引起了窑民的哄堂大笑,良久这笑声才算是安静了下来,张维贤挥了挥手,让军卒们把手中的武器放下,这些人是为了活命才下山,不是为了撞他们枪口。

万岁爷这招倒是蛮好使的,和窑民讲什么安居乐业方能兴家这种道理,窑民们能听得懂才怪。

这些窑民们现在已经没有那么严重的抵触情绪了,那就没必要剑拔弩张了。

这就打开沟通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去第一步,后面才能继续。

张维贤走到了刚才发声的那个人面前,一把提起了对方,用力的在对面面皮上搓了搓,又仔细的查看了一下牙口上的黝黑,确信了这是个窑民,笑着问道:“叫啥名?”

“徐四七。”窑民摸着脑门憨笑着说道,这个国公和别的不大一样。

四七,这是大明朝这些百姓的无奈的地方,明太祖朱元璋本名叫朱八八,就是父母年龄加起来,或者出生的日子,就是孩子的名字。

明熙祖皇帝,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

明仁祖皇帝,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五四。

大明本来就是兴于微末,靠的就是天下的百姓,可是时过境迁,时至今日,皇帝都落到不得不依靠阉货治国,这是何等的不幸。

张维贤底气十足的喊道:“徐四七!某来问你!你们明天到了窑上,不能上工,是不是还能到长安门前去?”

徐四七点了点头说道:“是!”

张维贤鼓足了腰腹,激奋的喊道:“那就是了,今天,各位父老乡亲,听我一句劝,回去!明天去窑上看看,若是还是不能上工,明天你们再去长安门,我张维贤再拦着你们,天打雷劈!”

“你说的!”徐四七鼓足勇气的喊道。

张维贤点头,也没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