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朱由校要带领着大明,朝着转变的方向稳步前行。
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要废除的弊政还有很多。
要革新的旧制还有很多。
要铲除的毒瘤还有很多。
朱由校深深的清楚,能保持现有的格局不容易,他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然等待他的就是乱糟糟的大明。
相较于祥和的紫禁城,彼时的文华殿,内阁所在,却没有那般的轻松了。
“元辅,枢密院大臣袁可立,背着朝廷,背着内阁,在辽西废除卫所,这件事情不能就这般轻拿轻放啊。”
群辅孙如游神情严肃,拿着一封密信,看向方从哲说道:“如果这件事情,内阁不能有相应的态度,这无疑是助长了某些幸臣的嚣张气焰啊。
看看当前的朝局,都变成什么样了。
看看现在的风气,都变成什么样了。
陛下乾纲独断,凡事皆由心而定,这对于社稷安稳并非好事,我们内阁必须要表明态度才行。”
受地域的影响,加之朝中局势的变动,袁可立在辽西那边,积极推动撤卫设府,终究是捅到了朝堂这边。
在辽东逐步推动撤卫设府,是朱由校明确的基础政策。
辽东治下臃肿摆烂的卫所,不仅使得辽地呈向下的势颓趋势,还让朝廷背负沉重的财政压力。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弊政了。
倘若不能有效地解决此事,像辽东将门这等准军阀势力,会趁着朝廷镇压建虏叛乱,逐步的在辽地蛰伏壮大。
在原有时间线上,辽东将门的危害有多大,朱由校心里比谁都要清楚,像这等毒瘤必须在萌芽状态,就彻底的扼杀掉。
何况朱由校想通过撤卫设府一事,不仅要解决那些弊政和毒瘤,还要借助此事,打破辽东所形成的樊笼。
利用辽东本土的优势,逐步发展起对外海贸,并逐步通过海贸红利,来发展原始工业化。
或许辽东在粮食产出上,处在小冰河时期下,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辽东,利用本土丰富的矿藏资源,来发展起一批规模化工坊,以此推动着辽东本土的发展啊。
“这件事情,内阁的确要表明态度。”
沉默许久的方从哲,神情严肃道:“倘若袁可立这等僭越之举,都不能受到相应的问责和处置,那国朝还有法度可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