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设枢密使、大学士、军机大臣、参赞大臣、参赞等主要职务,每一位大臣都分管有各自的职权,想确保枢密院健康发展,根基就必须要扎牢靠。
“朕这次过来,是有件事情想跟诸卿商榷下。”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走到那副悬挂的大明舆图前,神情感慨道:“大明的疆域真是太辽阔了,每每在乾清宫那边,见到这副舆图时,朕心里欣喜之余,更多的却是各种不安。
辽东,生出建虏叛乱。
四川,生出土司叛乱。
对这些叛乱的形成,朕不想在这里展开探讨,毕竟究竟是怎么回事,想来诸卿的心里都清楚。”
王象乾、李邦华、王洽这些枢密院大臣,相互间看了一眼,眉宇间皆流露出凝重、疑惑的复杂神情。
的确。
大明的疆域太大了,这也导致一些地方,一旦出现堆积的问题,当达到某一临界点时,就会爆发出叛乱。
有明以来,在这片疆域之上,不知形成多少叛乱和兵乱,虽说多数都在较短期解决,但却也一些棘手的,消耗大量的粮饷,征调大批的军队,耗时很长的时间,才艰难的镇压平定下来。
往往是这些棘手的叛乱,使得朝廷的家底会被打空,从而给整个大明,带来一些不好的现象。
“不知诸卿想过没有。”
朱由校拿起指挥棒,指着眼前的舆图,看向王象乾他们,“这疆域上出现叛乱,朝廷还有相对的主动权,设法逐一的进行解决。
但是这漫长的海岸,包括这辽阔的海域上,如果出现威胁的话,朝廷究竟该如何进行解决呢?”
朱由校主动来武英殿这边,找王象乾、李邦华、王洽他们,就是想要解决一些问题,毕竟大明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朱由校绝不允许任何隐患,导致这一趋势遭受破坏。
破坏容易,建设艰难。
“陛下想说的,是受天津开海通商一事,从南洋诸地不断北上,往来天津展开海贸的那些欧罗巴各国势力?”
王象乾想到了什么,上前说道:“时下在我们大明,成建制的水师力量,只有一个福建水师。
面对这一全新的格局,如何维护大明沿海的安稳,的确是朝廷要考虑的事情,毕竟天津开海通商,给国朝带来不少获益。
虽说朝野间的争议和分歧,依旧是很大的存在,但是通过开海通商,切实改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