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灾害,朱由校就感到头疼。
“当前总河这边,向各地颁布的举荐公函,都落实没有?”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看向孙居相说道:“只要是懂得治河的,哪怕是底层百姓,只要能做出政绩,都能授予相应官职,治河跟其他不一样,朝廷必须要重视起来。”
“都落实了。”
孙居相微微欠身道:“各地布政使司,都向京城呈递回函了,只要发现知晓治河者,都会举荐到治河巡抚衙门。
此外黄河治河巡抚左光斗,还呈递相应奏疏,言明培养治河人才的重要性。
像潘司空生前所著河防一览、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等,都要当做治河的教材”
听着孙居相所言,朱由校微微点头。
潘季驯的确是治河大才,其提出的束水冲沙法,是非常超前的治河思想,这甚至影响鞑清的治河理念。
对大明的河道治理,朱由校已单独设立行政体系,在朝的总河,地方的三大总督和诸治河巡抚,形成一个体系分明的班底,以此治理大明的诸多江河。
而在朝所设内政部,下辖的赈灾公署,以后会随各地灾情的加剧,在地方设立赈灾行署,构建起一个赈灾行政体系。
治河和赈灾,在大明的文官群体眼里,那就是肥差,是能上下其手,捞取到难以想象的财富的。
至于说捞取这部分银子,会叫大明治下多少百姓惨死,就跟他们这些人没关系了。
黎庶嘛,死了就死吧。
反正大明最不缺的就是黎庶。
朱由校恰恰是看到这些危害,所以才提前布局筹设新衙署,以此减轻贪赃枉法,尽快叫大明有所改变。
朱由校心里也清楚,筹建的新衙署体系,必然也会发生贪赃枉法,可这却能追责到人,不像大明先前那般,赈灾和治河都是混乱的。
治理当前的大明,最需要的就是秩序,就是要形成体系,这样哪一块出现问题,就能精准的排查问题,而非像无头苍蝇般乱撞。
“左光斗所呈奏疏朕也看了。”
朱由校收敛心神,伸手道:“朕考虑了一下,可以这样办,像你们总河这边,在京筹建大明河政学院。
地方所设三大治河总督和治河巡抚,在驻地筹建地方河政学院,比如黄河河政学院、江淮河政学院等等。
总而言之就一个核心目的。
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