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四章:诏议撤卫(1)

“此去丰台大营巡视,诸卿也都看见忠勇、忠武、武烈三军,常驻的定额各部,是怎样在驻地所设的诸多校场,展开相应操练演武的吧?”

朱由校倚靠在龙椅上,看向枢密院诸臣,“朕虽说没有统御过大明军队,对外展开过相应战事,不过有一个道理,朕还是知道的。

军队是用来打仗的。

军队不是当摆设的。

想确保军队战力常在,让大明军威不丢,就必须时刻紧绷一根弦,准备打仗,一切以实战进行操练演武。

国虽大,好战必亡。

国虽大,忘战必危!

三大营撤出京城,沿京畿要地屯驻,就是秉承这一思想来定,作为京营,他们必须是大明最强精锐之师。”

王象乾、李邦华、王洽、洪承畴、袁崇焕等枢密院大臣,皆流露出各异的神情,透过天子所说的这些,他们都能感受到天子对京营的重视,对大明军队的重视。

天子讲这些话,是带着深意的。

“陛下英明。”

袁崇焕上前作揖道:“时下辽东的建虏叛乱,四川的土司叛乱,无不是觉得我大明的军威衰落,所以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私底下蓄谋许久,趁着我大明虚弱之际,才选择起兵谋反的。

倘若想要震慑各处宵小,以佑社稷之安定,朝廷掌控一支真正强军,以彰显我大明军威,就断不会有这些叛乱。

而不是像朝中一些大臣所言,叫京营撤离出京城,就是扰乱朝纲之举,就是违背大明祖制。

臣觉得京营撤离京城,是英明之举,毕竟像神机营这等军队,要通过操练演武,熟练掌握火器、火炮,才能逐步的变强。”

这个袁崇焕,初来枢密院没多久,就开始想着冒头了。

听着袁崇焕侃侃而谈,朱由校露出些许笑意,对此人的了解,莫过于那‘五年平辽’的战略构想。

说他有本事吧,的确是有一些。

说他没本事吧,的确也有一些。

不过在原有时间线上,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处以极刑,朱由校觉得此人犯了几个错误,最严重的一个,当属矫诏擅杀毛文龙。

不管袁崇焕出于怎样的目的,不管毛文龙是否有罪或桀骜,在大明皇帝不知情的背景之下,胆敢矫诏擅杀朝廷命官,那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蔑视。

也就是那时辽东局势危急,崇祯皇帝知晓此事后,加之朝中东林党的规谏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