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国无小事(4)(2)

慨道:“可是这世间没有那般多如果,治理天下更没有,朕知道朕做的每个决断,是否正确。

有人说,朕喜乾纲独断。

有人说,朕常闭塞言路。

朕想问问杨卿,就你推动吏治新规到现在,所见所闻,朕这般做是对,是错呢?”

东暖阁内陷入沉寂之中。

杨涟并没直接回答。

魏忠贤下意识看向杨涟,发觉杨涟陷入到沉思中,眉头不由微蹙起来。

这有什么难回答的吗?

就朝堂上的那帮大臣,尤其是你们东林党一派,所做的那些事情,难道全都是对的吗?

一次次的规谏反扑,哪里还像是大明的臣子?

“也对,也不对。”

在魏忠贤思绪万千之际,杨涟作揖拜道:“对的是,陛下英明神武,所做诸多决断,或有违背祖制,或喜乾纲独断,或常闭塞言路。

但陛下眼光独到,所做的事情,皆是有利于大明社稷的,确实扫除大明不少弊政和隐患。

不对的是,治理天下,不该事事有心而定,朝中有司大臣,是陛下的臣子,是为了社稷稳定的。

如果陛下长期乾纲独断,哪怕所做决断皆对,可一旦所做有一件是错,就会给大明造成损失,甚至会损害到社稷安定。”

真是个谏臣啊!

头可真硬啊。

朱由校双眼微眯,看着正义凛然的杨涟,这一刻,他想到了魏征,似乎他们这一类人,是非功过皆由所奉正义来断。

“好啦,咱们君臣间,就不说这些了。”

朱由校摆手道:“卿家规谏之言,朕听进去了,以后理政会多注意的,不过吏治新规一事,卿家还要多多尽忠职守。

一桩钱法事,就牵扯到不少弊政和隐患。

你们都察院这边,要和内政部对接好,要和钱法堂对接好,涉及此事的官吏,要秉承大明法纪。”

“臣遵旨。”

杨涟忙作揖应道。

杨涟是具有浪漫理想的人,他所期许的大明,应当是清平的,君王应当是英明的,臣子应当是佐政的。

他嫉恶如仇。

他坚持己见。

倘若杨涟并非出身东林党,那朱由校会将其擢升为都察院首脑,以后在必要的时期,当一任内阁首辅。

可恰恰是他这个出身,使得其只能终身为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