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国无小事(2)(3)

朱由校继续说道:“等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就能整顿辽地诸军,灭掉飞扬跋扈的建虏八旗了。”

“陛下英明。”

赵率教当即表态道。

对赵率教所讲,朱由校就是笑笑,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要不了多久,辽地撤卫设府的事情,必然会捅到朝堂之上。

甚至在接下来两年间,因撤卫设府一事,辽地治下会出现兵乱,建虏这边也会谋划寇边之事。

毕竟触碰到辽地本土的核心利益,叫他们坐以待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针对这些风波和动荡,朱由校早就谋划好了。

“不说辽地的事情了。”

朱由校神情正色道:“这次召卿家进宫,就一件事情,当前朝野间局势不平静,两个月,九门提督府,就要彻掌京城守备诸事。

接下来两个月,五军营、神机营、神枢营要有序撤离京城,朕知道,这样一来的话,卿家的担子不小,京营的担子也不小。

但朕发现朝野间,有不少宵小之辈,总是藏在暗处行算计之事,为确保社稷安稳,卿家能否替朕分忧?”

“臣谨遵上谕!”

赵率教忙作揖道:“若此事臣不能做好,愿军法从事!”

困难,肯定是有困难。

但是天子将话说到这份上,军人出身的赵率教,就算面临再大的困难,也必须要扛起职责来。

更何况九门提督府的主要官职,都被天子配齐了,三大副提督,七大总兵官,跟着一起分担子,赵率教觉得这道旨意他能办好!

“好,朕要的就是这股精气神。”

朱由校赞许道:“不必在意朝野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份内之事做好就行,朕眼睛不瞎,耳朵不聋。”

之所以加快京畿卫戍的调整,一方面是受朝堂的变动,一方面是朱由校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眼看着天启元年十月,快过去一多半了,陈策、童仲揆、戚金所领三大营,汰兵重募新卒一事,推进的很是不错。

可是三大营想真正变强,还需一场仗来磨练。

仗从哪里来?

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义!

天启朝的大明,是矛盾集中爆发的初期,尤其是几场重要叛乱,能否有效镇压下来,其实关系到社稷安稳。

建虏侵掠辽左一战被摁住了。

奢崇明叛乱怎样,现在还不清楚。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