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滥铸层面的。
有私铸层面的
在这些大分类之下,还有诸多小分类,为将此事妥善做好,内书堂所辖那帮年轻宦官,即预备太监队伍,不知累晕过去多少。
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们所做之事,所立之功,都会登记造册,以待在内书堂资历攒够,就会有所擢升。
想要马儿跑,就要常喂草。
孙承宗、李汝华、毕自严、王永光这些阁臣和廷臣,在朱由校的注视下,一个个神情凝重走上前,开始翻阅眼前的诸多案牍。
反倒是方从哲、叶向高他们,却表现得多少有些迟疑,毕竟钱法出现的混乱,和万历朝中后期财政崩坏,有着莫大的关系。
历史账或许会被拖欠,但从不会被遗忘,因为它就赤果果的摆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翻阅涉及钱法案牍的诸臣,越看,越心惊胆战,当一份份直观的汇总明细,在他们脑海里交织时,都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
大明以往从没有系统的汇总过某一领域的案牍,处理朝政的常规模式,就是碎片化的进行处置。
毕竟大明所辖疆域太大,同一件事情,从不同地方呈递到京城,那是存在较大的时间差的。
若是在朝不间断的等着某件事情,那大明朝堂就不要运转了,因为现有的官员队伍,根本就满足不了这等需求。
“看了以后作何感想呢?”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指着眼前诸多案牍,说道:“是触目惊心呢?还是毫无波澜呢?反正朕是触目惊心啊!
从万历中期开始,国朝所遇财政危机,就没被真正意义上解决过,地方上很多官府,都是靠遍设铸币局,滥铸制钱,来蒙混眼前的问题。
更有甚者,所铸制钱之低劣,叫人义愤填膺。
朕不知道你们一个个,心里都是怎样想的,朕看到这些案牍后,想杀人,把坑害大明社稷元气的贼臣恶臣,全都给杀了!!!”
朱由校的怒吼声,回荡在正殿之内,方从哲、叶向高这帮阁臣和廷臣,无不是心里一紧,纷纷跪倒在地上。
钱法,是大明统治的核心命脉。
可偏偏总是有很多人,将歪心思打到这上面,滥铸私铸成风,必然会导致大明金融领域的崩坏。
或许在这一时期,尚没有金融这一概念,但是朱由校心里却清楚,劣币淘汰良币,会给大明带来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