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零四章:京城维新(2)(2)

拨。

之所以绕开吏部,不给他们明确的品级,而是选择先筹建起来做事,是朱由校不想浪费时间。

毕竟顺天府衙这边,要增设规划直隶厅一事,真在朝中有司进行商榷,姑且不说会引起怎样的争议。

单单是商榷个一年半载,那都是稀疏平常的情况。

先把外城规划和改建做好,等见到切实改变的成果,到时授予相应的品级,哪怕朝中有人以此说事,朱由校也能乾纲独断。

“拜见孙阁老。”

“拜见陈府尹。”

本聚在一起探讨的市政局吏员,瞧见孙承宗、陈奇瑜他们来来,一个个忙拱手作揖道。

“无需多礼。”

孙承宗摆手说道:“陈克静,你们市政局的主要骨干,全都聚在崇南坊这边,可是地下设施的规划,遇到什么难处了?”

规划直隶厅所辖吏员,全都出自西山,所构建的那套班底,亦是借鉴西山所组班底。

先前孙承宗坐镇西山,负责整体建设时,那才叫一个艰难,很多决定,都是朱由校明确的,但具体的落实,却是孙承宗在做的。

能简拔起的那批吏员,都是辽民群体的精英,而像陈克静这些吏员,更是从其中脱颖而出的,所以孙承宗心里都有印象。

“孙阁老,的确是遇到不少问题。”

陈克静神情正色,微微欠身道:“当前崇南坊的搬迁和拆迁,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可涉及市政局的范畴,一部分却遇到较大问题。

尤其是地下设施的规划,很多问题都是较为棘手的,这些是目前汇总的案牍,还请孙阁老阅览。”

说着,陈克静拿起一份案牍,在众人的注视下,递到孙承宗面前。

当初在西山明确筹建各类区域,尤其是涉及各项产业工坊,以满足各项需求,朱由校就有意识的通过孙承宗,培养所遴选的那批读书人和生员,用较为超前的方式,完成各项规划和建设。

大明不缺务虚的官员群体,所缺是务实的官员群体,朱由校一直在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培养出一批批各领域的专业官员。

财政、基建、河政、冶炼、造船

大明太多的领域,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帮助朱由校撑起框架,并逐步实现量变。

不过这件事情,没有十年、二十年的持续和沉淀,根本就见不到相应成效,好在朱由校有足够的耐心。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