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跪倒在地上,行跪拜之礼,作揖应道,随后小心翼翼的站起身,谨慎的捧起那几封奏疏,看了起来。
明初宦官不得干政,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就渐渐解禁了,特别是明中后期,面对复杂的朝局,倚重宦官,成为历代大明天子,都会做的事情。
没办法。
皇帝也是人,也有精力不济之时,不可能像铁人一般,仅靠自己一人,就能独掌天下大势。
“皇爷,奴婢愚钝。”
魏忠贤眉头紧锁起来,捧着奏疏,欠身道:“为何都察院外派监察御史,落实到各部、寺后,朝中的文官反而消停了?”
“别光想这一件事情。”
朱由校呷了口茶,随手放下茶盏,说道:“想想枢密院,京营,九门提督府,近期有什么变化。
想想红丸案、梃击案,近期是怎样的情况。
朝中的事情,别单独去看,单独去想,要统筹在一起去联想,想明白了,再跟朕细细说说。”
说着,朱由校站起身来,朝舆图那边走去。
近期朝堂的局势变动,太多,太快,就算是朱由校,也必须认真对待,抓住每一个能利用的契机。
可与此同时,河政、辽东、国税局、廉政院、天津等处,都取得相应的进展,这让朱由校变得很忙碌。
天子所在的乾清宫,朱由校都不知自己多久没离开过了。
“王承恩,这毛文龙一行,现在行进到何处了?”朱由校负手而立,盯着眼前的舆图说道。
“启禀皇爷。”
王承恩忙踱步上前,作揖道:“三日前,司礼监那边收到所呈奏疏,毛文龙一行已至扬州府。
算算呈递的时间,当前毛文龙一行,恐已从松江府出海,赶赴到福建治下。”
“速度还是挺快的。”
朱由校微微点头道:“这样说来,要不了多久,毛文龙他们就能执掌一批水师,进驻到澎湖列岛。
东番镇这个地方,太重要了。
现在天津开海通商之势,算是彻底奠基,能否确保大明海疆的安定,就看毛文龙他们怎样折腾了。”
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效率,一直是朱由校所头疼的事情,坐镇京城,想了解大明各地的情况,难免就会出现约束。
筹建更高效、更多样的信息传递,是朱由校要尽快解决的事情。
“皇爷,奴婢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