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以朕之威定辽(1)

王象乾、王在晋、王洽几人走了,天子所明的这些对辽部署,诸多细节需要敲定,诸多谋划需要明确,枢密院离开他们玩不转。

不过李邦华却被留下了。

“走,李卿陪朕走走。”

朱由校面露笑意,伸手道:“这些时日,朕听说李卿,常留守枢密院坐镇,此番辽东大捷,卿家功劳亦不小。”

“非臣一人之功。”李邦华紧随在后,欠身道:“此乃枢密院上下之功,臣断不敢受此功。”

能擢进枢密院的大臣,不管是什么级别,那都是朱由校精挑细选的,纵使是有派系,那皆是务实肯干之辈。

走在这乾清宫广场,朱由校的心情不错,摆在自己面前,最大的一次危机,随着辽东大胜宣告结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明朝堂的争斗和博弈,向来不是单方面形成,他是一个联动的导向反应。

“李卿,对朕所明的那些对辽部署,可有什么想法?”朱由校负手前行,看向李邦华微微笑道。

“启禀陛下。”

李邦华想了想,欠身道:“具体的想法,还需等臣知晓相应情况,在和诸同僚商榷以后,才能明确下来。

不过陛下,臣有一些担忧。

这次所明的对辽部署很大,调整和改变的范畴很广,可恰恰是这般,朝廷对辽东本土更该重视才行。biqupai.com

臣现在回想起来,熊廷弼当初所呈奏疏,言辽人不可轻信,过于倚重,这些提议是愈发有道理的。”

当初熊廷弼呈递此等奏疏,在枢密院高层之间,形成了分歧,有支持的,有反对的,而李邦华,恰恰属于后者。

抛开所谓的派系政见不合,在李邦华的眼里,天子对熊廷弼倚重过多,所授予的职权过重。

倘若熊廷弼生出什么不轨之心,那对于朝廷来说,其危害性远比建虏要大,毕竟这可是重权在手的封疆大吏!

不过自辽左爆发战争以来,前线所呈递的诸多军报,叫李邦华这等想法,渐渐地也就消退掉了。

“陛下,您所明确的那些部署,很多都是基于辽地安定,才能落实下来的。”

见天子没有开口,李邦华继续说道:“可如果说辽东督师府,包括辽东总兵官府,未能有效整顿辽东。

甚至在整顿辽东期间,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比如兵变,比如建虏再犯,那很多部署都是不能明确的。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