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说书人,将特权拉下神坛(2)

不解,边走边说道:“方才那人,所讲的大明官报,又是何物?”

“是本少爷的意思。”

朱由校微微点头道:“这京城各坊所开皇店,皆聚有说书人,他们靠本事吃饭,意在将那晦涩难通的大明官报,用说书的方式,讲给过往的百姓听。

先前京城这边,包括京畿治下,动辄就流言四起,叫百姓整日惶恐,使得一些别有用心之辈,能趁乱谋势发财。

为杜绝此等情况,就有了这大明官报。

当然,还有一批报纸,都在筹措之中,以后想利用舆情,去质疑朝廷,抨击朝政,搅乱秩序,是不可能了。”

在朱由校讲这些时,刘若愚从怀中掏出一份报纸,递到陈奇瑜跟前,这叫有些惊疑的陈奇瑜,接过后便看了起来。

几张薄薄的纸,油墨味很重,报头印着‘大明官报,天启元年三月,第一期,正版。’一串正楷字样。

不知不觉,陈奇瑜停下了脚步,双眸微张,翻看着手里的大明官报,从辽东奏捷的专刊,到侦破暗通建虏的专刊,一页一页的看着。

越看,越心惊。

越看,越激动。

朱由校拿着纸扇,静静的站在一旁,并没有出言催促,反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倒是刘若愚他们,神情紧张起来。

“这大明官报,好啊!”

看到最后的陈奇瑜,难掩激动道:“有此等邸报,似先前难控的流言蜚语,就不攻自破了。

当初大明战败失利,叫多少人心惧建虏,往往辽东有任何风声,就会让京畿治下,生出不少乱子”

“玉铉,这官报的好处,可不止于此。”

见陈奇瑜这般,朱由校伸手笑道:“像涉及崇文门税关变动,这样的一些良政调整,亦会刊登到此报上。

将良政调整以后,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包括各项解读,都明明白白的写上去,叫更多的人看到。

朝中的某些人啊,包括地方之上,就为自己那点私利,曲解朝廷所做之事,以煽动周边的不满。

玉铉就任顺天府尹后,能感受到崇文门税改后,所带来的诸多好处吧?别的就暂且不提了。

就说崇文门那边。

没有推行税改之前,那里是日日拥堵,想要进出城门,往往耽搁很久,若是没有寻事滋事者,还好,排队等候就是了。

可要是闹出冲突,耽搁的时间就更久了,这也使得崇文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