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章:夺权,朝野哗然(2)

朱由校双眼微眯,认真听着杨涟所言,那所讲可谓是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叫朱由校都不免赞同。新

似这样一位能有能力的谏臣,若是能在朝孤立起来,只做属于天子的孤臣,其实很多政治主张,都是有利于大明社稷的。

只是杨涟出身东林党,或许他心里并不想党争,就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但却架不住被人当枪使。

以至于很多时候,就算是再好的主张,最后也都被搁置了。

‘杨涟这位谏臣,必须给他孤立开,以后这右都御史之位,非杨涟莫属!’

朱由校心里暗下决心:‘多好的镜子啊,若是能用好,那就是魏征,以史为镜,才能避免错误的路线,出现在大明治下。

不过此事要慢慢来。

东林党这个朋党,内部太复杂了,有用的良臣也不少,但名望高的空谈之辈亦不少,要慢慢剥离才行。’

东暖阁内,只有杨涟的声音,在场其他大臣,却流露出复杂的神情,天子的沉默,天子的聆听,叫他们都感到不安。

事情肯定不简单!

“杨卿能这般想,朕很欣慰,看来在我大明之中,还是有一心为公的栋梁的。”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赞许道:“一个京察大计事,本意就是考评官员,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但总是有那么一些大臣,非要将简单的事情,给它复杂化,给它扩大化,是谁,朕就不提了。

朝中的一些大臣,安的是什么心思,心里又是怎样想的,朕一清二楚。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朕倒是觉得,单纯叫吏部独掌京察大计事,已经不符合时宜了,不然不知还会有多少大臣,遭受莫名弹劾。”

“!!!”

来了。

来了。

这一刻,久经宦海沉浮的方从哲、叶向高等诸臣,无不双眸微张,心里一紧,果然和他们所想的一样。

“既然议改京察大计事,是杨卿提出的。”

朱由校面露倨傲,朗声道:“那以后此职权,就着吏部和都察院合掌,每逢京察,每逢大计,以内阁商榷人选,向御前呈递奏疏,专司所逢京察或大计。

好好的考评制度,若是失去公允,还不如叫厂卫暗查!

另外先前的京察大计,有很多地方亦不合时宜,杨卿,你既然这般心忧社稷,想为君分忧,那朕此前想了一些。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