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毕自严(2)

君在崇祯朝,大明财政几近崩坏的前提下,殚心竭虑、兴利除弊,算是少有的务实良臣。

不过此君的一些政治见解,跟东林党有些相似,这使得一些人,将毕自严归入东林党一系。

只是毕自严并非东林党,顶多算私下有些交集,文官嘛,读书人嘛,毕竟不可能活在真空下。’

相比较于平叛建虏事,叫朱由校颇为头疼的,当属大明看似简单,实则繁杂的赋税征收体系。

在诸多的事宜,都没有理顺出来以前,朱由校需要一位良臣,到户部那边,协助户部尚书李汝华,解决大明收支平衡的问题。

不说别的,至少别叫摊派辽饷这等恶政,再做出来了。

大明底层百姓的负担,已经是非常沉重的了,而官绅、大小地主等群体,却挖空心思偷税漏税,甚至是逃税。

这在朱由校看来,便是日后该狠下死手,去整治的。

不过动这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没有相对的威慑,那必然会闹出大乱的,轻则给你来个抗税,重则叫你下个水。

这也是朱由校为何下定决心,趁着天启元年到来前,尽可能稳定和制衡朝中各派,后续再搞一堆加码制衡,带走一批朝中文官,陪着他御驾亲征的原因。

只要能在辽前战场上,战胜一次猖獗的建虏,即便不能灭掉建虏,但能把建虏打疼,那君威就打出来了。

最为关键的一点,他所亲掌的那些值得信赖的强军,必然在战场上得到淬炼,为日后全面接管京营夯筑根基。

有了君威,有了兵权,那针对朝中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这也怕,那也怕,大明皇帝不当也罢。

“毕卿啊,朕先前就久闻其名。”

朱由校面露笑意,看着微微欠身的毕自严,开口道:“皇考此前就多次盛赞毕卿,言毕卿有大才,当入户部,为君分忧,为社稷分忧。”

听闻天子之言,毕自严一愣,他没想到大行皇帝生前,竟会这般赞誉自己。

“为天子分忧,为大明社稷分忧,乃臣子的本分。”

毕自严作揖行礼道:“眼下建虏猖獗,以下克上,背叛大明,臣每每想起此事,这心里就很是愤慨。”

愤慨就对了。

朱由校嘴角微扬,继续道:“毕卿说的没错,每每想起这平叛事,朕就寝食难安啊,国库空虚啊。

先前那场平叛战,叫国库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