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十万辽民十万兵!(2)

不知该说些什么。

“孙师,你所担心的那些事情,方才袁卿也提及了。”

朱由校站起身来,朝孙承宗走去,说道:“朕能明确的告诉你们,筹建新城的一应耗费,内帑绝对能稳稳供应。

纵使期间国朝这边,遇到什么重大问题,需要内帑划拨银子,朕也是有保障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迁移事和安置事,袁卿和孙师,能否做好?

袁卿已经向朕表态了,他能做好迁移事。

那孙师呢?安置事能否做好?”

既然决定解决辽民事,那朱由校就必须明确此事,并交由他信任的人,来将这件事情办好。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现阶段的大明,最盛行的就是空谈,却没人肯做实事。

“陛下所谋划的新城事,一看就非心血来潮。”

孙承宗眼神坚定,看向朱由校说道:“尤其是迁移京城内的兵仗局、军器局,涉及火药、火器、火炮制造,甚至是火药储备事。

但臣想要说一点,这么大体量的事宜,仅靠西苑讲武堂,恐无法有效运转起来。

毕竟西苑讲武堂,亦肩负着他们的职责,若长期待在西山,而荒废先前所定之事,那也不是事情。”

“关于这一点,其实孙师可以放在辽民自身。”

朱由校淡笑道:“朕不相信,在那迁移安置的数十万辽民中,就没有逃难的生员?就没有逃户的军户?

依着辽前那样的局势,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所以怎样敲打他们,怎样用他们,就考验孙师的能力了。

三个月!

朕要给孙师和西苑讲武堂,一个考验,在这期限内,关于西山新城事,要确保你们抽离出来,依旧能良好的运转起来。”

天子这是所谋甚大啊!

挖掘人才。

培养新军。

稳定辽民。

夯筑根基。

孙承宗的内心极度不定,此时的他,愈发对眼前这位少年天子,感到敬服和钦佩!

“陛下做这么多,是想从辽民中筛选勇壮,操练日后平叛的新军?”孙承宗最后问道。

“没错!”

朱由校朗声道:“十万辽民十万兵!这数十万的辽民,刨去妇孺老弱,剩下的都是极佳的兵源。

甚至在这中间,还有朕所需的良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