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天下形势(4)

越来越强。

前段时间他联系汉阳五国伐楚,最终无功而返,这让他觉得情况有些不妙,所以向王畿汇报。”

楚国从熊顿时起就一直不服邦周,虽然后来称臣,但却留下了“楚不服周”的名声。

“先祖洛文公初期设立汉水五国,后来又重新建立了汉阳四姬。

洛氏历代执政都在加强汉阳平原上的姬姓诸侯,这都是为了遏制楚国和淮夷。

这些年稍稍放松,楚国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王上迁回洛邑,汉阳诸姬的加强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但楚国毕竟是诸夏列国之一,只要他不进犯中原,邦周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夷狄身上。”

现在的汉阳诸姬已经不是洛苏时期的四国,而是包含着十几个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中,申国、唐国、随国、巴国从东、北、西三面将楚国团团包围。

息国、应国、许国、房国、沈国、蔡国、陈国是为了防备淮夷。

这些姬姓诸侯与姻亲,牢牢地把守着楚国和淮夷前往中原的所有交通要道。

在王畿和中原各国的支撑下,这条防线目前为止是牢不可破的。

郑公点头道:“不仅仅是楚国那边,淮夷这边也需要加强。

这些年吴越的发展非常不错,导致不少的南方方国开始向北迁徙。

这些人残留着殷商的习俗,和徐淮之地的嬴姓方国搅合在一起,人心有些混乱。

宋国大概是担心王畿问责,所以将这个消息汇报来。

陈国说是发现淮夷在运兵,似乎是准备向我邦周动兵。

如果徐国与淮夷一起起兵,整个东南都要陷入战乱之中,可能又要起天下之兵。”

殷商遗民!

即使已经过去两百多年,这个名词还是能够挑动所有姬姓诸侯的心弦,面对殷商遗民,其他的都是小事。

徐国是殷商时的东方方伯,与邦周在西方的地位差不多。

所以邦周对于徐国的态度,从建国之时就非常谨慎,而且为了压制他的地位,只赐予了徐国国君子的爵位,这是一种明显的打压。

还在徐国的西侧与北侧都设置了很多的姬姓国,用来监视徐国的举动。

“真是多事之秋啊!”

洛成整理了一下思绪道:“从穆王时开始,王师就连遭败绩,所以现在只能转入防守。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