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零三章 狗上太空城(下)(2)

大气中的各种气体含量,在太空中建造了巨大的轨道镜,调节了火星两极及全球的温度,进而释放出了永久冻土层中大量的水

在这一系列手段之下,将他记忆中那个荒芜的、气候条件极度恶劣、人类外出行走都需要借助太空服的火星,变成了一个完全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的星球。

这对见证过两种形态火星的姜乾来说,这是真正的改天换地般的改变,但几乎所有火星人类都习以为常,从不认为这里面存在什么问题。

仿佛这个星球,自古以来就是这种状态。

但姜乾却知道这有多夸张,这发生在一千四五百年前的火星再造,里面有着太多超出地星人类的科技成果。

针对火星环境,定制式的建立起一个与之契合的、覆盖整颗星球的自然生态,可对整颗星球温度进行调节的巨大轨道镜,只这两项,哪怕是倾尽整个地星的力量,都是要横跨数个世纪的大工程。

但实际情况却是,在地星月球被一圈时空混乱带屏蔽隔绝,总人数不足百万的地星人类很快便有了“宜居火星”重新立足。

这事只要想想就知道有多离谱。

然后,便是这个星球的现状,在姜乾看来,同样离谱得很,可生活其中的所有人,都不自知,甚至视之为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火星体积不及地星的六分之一,表面积仅与地星陆地面积相当,哪怕经过针对性的改造,真正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也非常有限。

可就在这样的火星,却居住着过百亿的人类。

他们分布在一百个超级城市圈中。

每一个超级城市圈中,由内而外,都有着中心城区、上城区、下城区,下城区之外,便是城市圈与城市圈之间的隔离带,是单调的火星生态圈和垃圾荒原。

因为对能源和其他各类资源的严格管控,每个城市圈之间就像是互相隔绝的孤岛,不同城市圈之间,就像是彼此独立的封闭社会。

每个城市圈内部过亿的人口规模,其复杂的利益和人事纠葛,已经足够消耗所有人的精力和热情,人们基本没有向外探索的动力和热情。

更何况,便是还有少部分“天赋异禀”的人类,他们的精力和热情也会被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太空城。

能够仰望星空,谁会把有限的生命和时间浪费在星球内那些大同小异的城市圈呢?

太空城很轻松的便实现了“垂拱而治”。

这么多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