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〇九章 好自为之(3)

其回乡颐养天年,也不愿留在眼前碍事……他既要做大唐最大的奸臣,就不能容许张九龄这种直臣存在朝廷中枢。

张瑜看出杨云态度冷漠,神色凄苦地望着杨云,带着哭腔问道:“老爷不肯出手相帮?”

杨云道:“张令公行得端坐得直,岂会惧怕小人攀诬?另外,想来他也应该明白,当前的朝局不是一两个人能撼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让我一个在朝中全无根基之人破局,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实在难以不到。”

“明白了。”

张瑜没有再强求什么,她在来见杨云之前,就得到过张九龄的指示,不用强迫杨云做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张九龄还是有风度的。

杨云送走张瑜后,判断出张九龄的时代已宣告结束。

高力士不可能放过这个攻击政敌的机会,接下来想必会发起一系列攻势,张九龄无论做什么都回天乏术。

……

……

果然没过多久,周子谅案就牵连到张九龄身上。

周子谅并未招供什么,只是他系张九龄拔擢这一件事,就让李隆基大为光火,再加上现在李隆基真的容不下那些反对他的忠直老臣,一道御旨下来,张九龄被降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限期离开洛阳。

朝中很多耿直之臣,对张九龄的遭遇非常痛惜。

很多人想出来说话,但发现根本做不了什么。

等张九龄带着家眷离开洛阳时,甚至没人前来相送,杨云带着妻子出现在城外十里相送的亭台内。

“张令公,此去一路艰险,望您保重身体。”

杨云对张九龄还是敬重的。

无论如何,张九龄都是一代名臣,乃是大唐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留青史的才华卓著的宰相,在张九龄卸任宰相后,大唐便开始走下坡路,向着无底深渊加速迈进。

这跟谁当宰相没关系,主要是大唐承平已久,朝中人心思安,加上李隆基在处理完太子谋逆案后,沉迷于道家方术以及声色犬马,不再像年轻时把心思扑在朝政上,也就令大唐国运一日不如一日。

没有安史之乱,也一定会有别的隐患,只是安史之乱让大唐的衰败加速罢了。

张九龄看了杨云和张瑜一眼,本想说什么,但最后却只是幽幽一叹,转身在张拯的相扶之下上了马车,连句作别的话都没有。

“家祖一心为了大唐。”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