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川与兄长傅淮川、妹夫赵福柏,以及雍王赵审锂,还有诸多西京勋贵参加,自然热闹非常。
在西京待了三日之后,没有等雷勃所部以及属官们赶到,傅津川统领捧日军和神策军先行入蜀。
并且在七月初,赶到了散关。
散关又称大散关,位于陈仓西南五十余里处。是秦岭西端与陇山分界处,嘉陵江尚有低谷地带。
是亲临西部南北往来的重要通道。散关就在这通道北端当道依险而立。是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咽喉,为南北必争之地。
北不得散关,无以图汉中、巴蜀,南不得散关,则无以图关中。
其实散关并不是汉中和关中之间唯一的通道,子午道、褒斜道以及方蛟方虬所部入汉中只是所走的傥骆道。
但这三条通道都极尽艰险,不利于大规模的兵力调动。所以散关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散关兵马使刘达功看到仪仗旗号,数万大军兵临城下,立马亲自下城校验勘合,再三确认无误之后,才开关门,放这支多达两万余人的大军进入汉中。
“末将刘达功,拜见侯爷。”
傅津川入关之后作为守将的刘达功亲自过来见礼。
实际上散关归属关中留守司管辖,与傅津川并不统属关系。但一个节度使过路,这种级别的大将,多少年可能都遇不到一个,身为守将必须亲来招呼一下。
不然也太失礼了。
“刘将军不必多礼,倒是我这过路之人,叨扰了。”
“侯爷言重。”
随后刘达功引着傅津川登上了大散关的关墙。
伫立关址,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蓊郁,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说起这景色确实不俗。
不过傅津川所关注的并不是视线之中的美景,而是后续军队行进的速度,以及队列情况。
“过了散关,就是汉中,按照以前的说法,就算是入川了,刘将军可知道最近川中有形势如何?”
傅津川看着眼前行进的大军,随口问道。
“会侯爷,前些日子听说红莲军又派兵打过南郑,被雄武军击退了,又退回了蜀中,现在听说在梓州一带,有不少红莲军踪迹,侯爷这一路却是要小心。”
听到眼前的大人物询问,刘达功自然是知无不言,把自己所知晓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