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军议,他仍旧是重要参与者。
甚至这六万大军,如何过江,从哪里过江,到了江南进一步如何行军,该先收复哪一处。
这些都需要他跟着商议谋划。
特别是齐王虽然被指明为江南行军副总管,可目前江南就有四万大军,要渡江参战的,有天雄军、泰宁军、镇海军,以及神策、神武、龙捷、虎翼四军的骑兵也有上万人,总计七军,近九万余人。
这还只是正兵,加上辎重、民夫等,就是十几万大军。
这对赵元槊来说难度很大。
但是平北侯马巍正在江州主持局势,何时能够合兵,尚未可知。这边只能让齐王上阵。
元帅节堂里,傅津川指着地图道:“现在建邺已经是囊中之物,不需要费心,吴逆已死,世子赵成濠据说历来是不赞同吴逆造反的,可晓之以理...”
“大军分别从瓜州和和州南渡,其中,西边这一路,泰宁军收宣州,天雄军收歙州,在命神策军收睦州,神武军收湖州...”
“东边这一路,大军要沿着润州运河南下,以水运之利,把太湖诸州收回...”“大军南渡之后,齐王殿下可令杜客师为副贰,掌管兵马调度...””
“我都督府之中的谢安持、张杲、李法真这三人,可以带上。谢安持就是江南豪族出身,熟悉江南,更熟悉建邺,张杲和李法真精通军务,排兵布阵,布置营垒你都可以询问他们...”
赵元槊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他所谓的知兵,在军中打磨一年,军令军规军纪是全都了然于心,但说道一下掌管十万大军攻略江南,统辖战事,还是能力不足的。
而傅津川这次不但帮着把作战步骤拟订出来,还派遣了府中幕僚帮忙。
无论是宰相裴休明,还是淮南经略使刘景明,国舅爷郭侃,都对于傅津川如此大气赶到意外和叹服。
倒是赵元檀和傅淮川,以及郭崇勋、林长沅等人对此习以为常。
因为他们都极为了解傅津川的亲朋故旧。
在他们眼里,傅津川其实一直都是那个颇有些市井江湖气,生性豁达的“忠义三郎”。
既然以“忠义”为号,自然会忠于国事。
这还有什么可值得惊叹的?
一世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