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疏勒城前埋骨地(四)(2)

但心里很有自知之明,名将?至少现在还差点意思。现在给他几万大军让他带兵出征,若是没有宿将辅佐,很难把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几万甚至更多的大军出动,如何安营扎寨,各部行军顺序,如何保护粮道,天气对于行军的影响,诸如此类的事务都要主将来操心。

傅津川虽然自幼受祖父教诲,各家兵法和历代祖宗的行军手札也都烂熟于心,但真正指挥起大军来又是不一样的。

但给他几千人,甚至几百人,这种数量的精锐在他手里,往往就能打出上万人的气势。

而他在白亭、疏勒两战所展现的,是善于发现敌军漏洞,然后针对敌军的薄弱之处行雷霆一击。

傅津川自信,若是兵力都在万人以下,两军对阵,他不输于天下任何名将。

但名将的标准,肯定不能是统兵万人。

按照祖父的话说,“连数十万众,进退有度,使兵食足备,攻必克,战必胜,方为名将。”

在傅家老国公,死后被追封为北地武毅王,活着时候就稳稳压住定国公和初代燕王等一众名将的傅巽眼里,不能指挥调度几十万大军,算不得名将。

在傅津川看来,十万是一个分水岭。

出身勋贵将门的傅津川,显然清楚能指挥十万人如臂使指,就已经是天下少有的大将之才了。

已经足以称得上是名将了。

而青唐方面,无论按照祖父的标准,还是傅津川的标准,都能算作名将的只有一人,那人此刻坐在对面的楼车上观战。

“老国相,鬼章用兵可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心在滴血的拓跋赤德问道身边的国相论赞破。

现在拓跋赤德急需这位青唐军神给他吃几颗定心丸。

“大君,鬼章虽然年轻,但观其部署进退有度,即便是我来指挥,也只能这样一队一队的往上冲,这种攻城从来都只能用人命去堆,看的就是谁先承受不住,没有任何的奇谋妙计可用。”

拓跋赤德明白这个道理,但中部万户的伤亡还是让他很难接受。那些都是他最忠诚的战士,此刻却只能把鲜血洒在在疏勒城头。

“大君,不如今天不如就到这里吧。”

说话的却是六指乡弥洪,他是负责整个大军居中调度的,虽然在大君面前更像是个参军。

拓跋赤德听了这话立马就想点头同意,但现在的局势却容不得他这样做。

仁多零丁和野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