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独相(3)

度糜烂,如今却打出如此气势,傅家真是代代名将啊。”

谢佥道:“也未必是代代名将,但谁让他有个好儿子呢,傅三郎这少年,早年上京城还是在市井厮混,本以为是个纨绔子弟,即便有些武勇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不过戍边才两年,已有古名将之风,又跟太子殿下如此亲近,前途不可限量啊。”

裴休明一听也点头附和道:“的确如此...不过英国公府传承五代,当今英国公跟陛下关系匪浅,傅三郎又跟太子交好,其人如此武勇,就怕将来伟大不掉。”

裴休明作为宰相,已经是文官领袖之一了,自然就想到武将勋贵做大势必会挤压文官士大夫权力,此消彼长啊。

“裴相言之有理,傅三郎自幼顽劣,厮混于市井,与江湖之辈结交,虽然圣上不在意,但此等人却是不能让他与太子走的太近。太子敦厚仁义,顾念旧情,说不定就会被他蛊惑了。”

“也要防着他在建功啊,弱冠之龄已经有如此军功,等他在有功勋,傅家怕不是要多出个世袭罔替的侯爵出来。”

“谢相此言却是正理,若是如此就不如把他调回京城?”

“别想了,英国公可还是河西节度使呢,你想调他儿子,这时候做这些手脚,陛下那关都过不去。可别忘了,这小子未来可是武宗之婿。”

几个宰相,居然在煞有其事的讨论一个如何限制一个还不满二十岁的年轻武将,说来说去却好像也找不到什么法子。

毕竟宰相虽然权重,但是大晋朝的勋贵集团可也不是吃素的。

以八国公为首的武将勋贵们,一直牢牢把控这军权以及军中晋升通道,形成了跟文官士大夫分庭抗礼的局面。

一个圣眷在身的武将世家,除了让皇帝不在信重他,其余什么的都是徒劳的。

“眼下考虑傅三郎确是有些多余了吧?”

这时候叙旧没出声的尚书左仆射李辅之开口了。

李辅之虽然五十多的年纪,但保养极好,须发黑亮,面容清俊,能看得出年轻时候必然是个俊俏郎君。

作为事实上的文官之首,李辅之的分量怕是比其他三个宰相加起来还重,极受道君皇帝的信任。

六个尚书,四个是他的人。

十二个侍郎,七个是他的人。

其余九卿等官员也不必说了,大半都出自其门下。

而他本人的名声官声却都不佳,培植党羽,中饱私囊,排除异己,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