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后记(十二)齐光同尘(3)

六部的重要臣子,而王位上,自家父亲朱怡铭则是紧皱着眉头,手里拿着一份奏疏。

“怎么了?”齐国风气开放,朱伯沐作揖行了一礼后,便好奇询问起了众人。

与他关系较好的曹国公曹昇文眼神示意,朱伯沐走了过去,而后曹昇文才小声回答道:

“国朝旧港南海的”

曹昇文说出了前几日爆发的“南海号事件”,这事件让朱伯沐紧皱眉头,随后将目光投向了自家父亲。

感受到朱伯沐的目光,朱怡铭也将奏疏放回桌上,揉了揉酸痛的眉头:

“这事情,看样子估计是国朝的勋贵们安排的,估计都察院的李绂得知这个消息,恐怕会要求严惩勋贵。”

朱怡铭说完,诸多官员也先后开口:

“前几日才送走皇太子他们,这下国朝就发生了这件事”

“国朝内部的党争看样子压不住了,这次连军队都动用上了。”

“现在得知道国朝军中的士兵们是什么态度,按道理来说士兵们应该是支持新政的。”

“动荡是肯定的,内战肯定不会发生,毕竟国朝内部没有那种苗头和土壤。”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送信给万岁,站队朝廷新政才对。”

“与我国交好的诸藩,也得提醒提醒他们,别犯原则性的错误,维持宗藩体系是每个藩国都应该要做的。”

“勋贵这么做是激化了矛盾,把庙堂之上的事情牵扯到大众视野了,估计国朝已经开始封锁消息了。”

“他们的人被缉拿了那么多,他们急眼也正常”

勖勤殿内,诸多高官谈论着大明“南海号事件”,尽管他们都不觉得会爆发内战,但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担心。

“三涨政策做的很对,现在城镇百姓和军队士兵,基层官员的诉求都被朝廷满足了,勋贵们现在不过是狗急跳墙罢了。”

片刻之后,朱伯沐开口说话,霎时间高官们纷纷闭上了嘴巴,针对朱伯沐的话不断点头。

他们许多人都没有去过大明,对于大明的国情并不了解,但朱伯沐不一样。

他被先王送往大明居住二十余年,大明的国情如何,各个阶级的诉求如何,他比他们更清楚。

“咸嘉年间,工人和士兵、基层官员就对工价、俸禄问题怨声载道。”

“眼下新政满足了他们的诉求,民间的怨气被平息了不少。”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