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六章 爆破鬼才洪承畴(4)

过了片刻却还是忍不住询问:

“倭寇那边的水泥工厂,何时能投建?何时能反哺朝廷?”

“已经开始建设投产,不过首先还是内满足它们自己才行。”朱由检安心解释道:

“眼下金铉在九州和四国,南岛三府建设三百余处水泥场,每场年产三万石,这还只是开始,后续拿下本州府和北岛府、北州府的话,数量可以翻几倍。”

“到时候只要蒸汽机船成功制造出来,每年大概有两千万石水泥可以支援国朝北方七省。”

“这么多水泥,可以建造多少府道?”朱由校不免询问,而朱由检略微计算后便回答道:

“大约六千余里。”

“六千里那也不少了。”朱由校微微颔首。

六千余里,基本上可以修建一条从京城到济南,再从济南到洛阳、西安,直抵嘉峪关的一条府道了。

这还只是一年的产量,可以说一个瀛洲的十年供血,几乎可以让大明的北方道路基建基本建设成功。

算上南方的水泥产量,基本可以实现每年一万四五千里的道路修建。

尽管折合之后,只有七八千公里,比不得后世那种动辄十几万公里的修建规模,但放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惊世骇俗了。

况且,旧港和交趾、瀛洲的水泥只是日后大明水泥的部分产量,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是南亚地区。

那里可是有和大明人口相差不大的诸多廉价工人,在瀛洲大明还需要出十文钱一天的工钱,到了那里,恐怕六七文都有人做。

“诸藩就藩的事情,弟弟都弄好了吗?”

马车上的朱由校忽的询问,而朱由检微微颌首:

“基本都差不多了,航线今日开辟,就藩地已经打下来的六藩王,十七郡王都已经前往就藩,估计眼下已经在天津登船了。”

“诸藩也拿出了一个迁移人口的文册,算下来还是福藩、蜀藩、周藩写的数额最大。”

“福藩想第一批就迁移一万户,蜀藩想迁移九千户,周藩想迁移七千户。”

“算上其他已经确定要迁移印度的诸藩,合计第一批要迁移十九万四千六百户,约九十八万人。”

“嗯?”听到这个规模,朱由校忍不住皱眉。

他可以容许自家弟弟日后就藩迁移几百万人,但却不想让这群日后在大明附近建国的人迁移几百万人。

仅仅第一批就要迁移近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