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二章 分忧(4)

朱由检。

也就是朱由检一直宣传皇帝如何如何,不断地推功,百姓们才会觉得皇帝是圣君。

但凡百姓们和京官们一样,知道了朱由校的真实面目后,恐怕只会对其讥讽。

或许在朱由检和燕山官员、学子们看来,朱由校喜欢做木工并不是什么值得诟病的事情。

但是在思想还停留在万历年间的朝臣和百姓们来说,这就是贪图享乐的庸主。

明代很奇怪,对君主的道德要求水平极高,对自己反而十分放纵。

按照明代文臣的要求,哪个朝代的君王都会被诟病出一堆问题,除非这个皇帝给了文官好处。

可问题来了,朱由校给了文官好处吗?

官吏定禄和按时发放俸禄算个什么好处,他们要的是陋规收入!

要不是庙堂之上隐隐有齐王党一家独大的局面,就凭朝廷改革的这些政策,被损害到利益的文官们早就把朱由校骂的狗屁不是了。

朱由校的心计和手段在帝王之中只能算得上一般般,这是会厅内所有人的共识。

既然一般般,那么不确定的因素就变多了。

要是朱由校真的热血上头,然后下令把金铉砍了,那大明才真的有亡国之兆。

不过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如果朱由校对朱由检的态度不是装出来的话,那么金铉大概率是被关入诏狱,然后等一段时间外面消停了一点后,朱由校再默认朱由检将他放出来。

这是会厅内大部分人的猜想,而这点一旦达到,那金铉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说白了、金铉的想法和目的很纯粹。

第一,如果朱由校真的是装的,并且杀了金铉,那五军都督府和朱由检也可以看清朱由校的面目了,该反的赶紧反,支持齐王称帝后,齐王好好治理国家,改革大明。

第二,如果朱由校不是装的,没有杀金铉,那他就赶紧为朱由检分忧,而不是躲在内廷里自己享福,让朱由检劳累不说,大明的改革还会受到掣肘。

这两条,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目标,那就是推动改革,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金铉个人,死就死了,要是死了能换来一个“天启盛世”,那也值得了。

这便是金铉对朱由校所说“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的真正含义。

他完全就是用个人的性命来赌朱由校的真实面目,不管赌输了还是赌赢了,他个人的获利实际上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