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 晚明科学家王徽(3)

“事情是从冶铁科开始的,他们攻克了殿下所说的坩埚制铁工艺。”

“他们应用坩埚,使得熔炼温度足够高,达到渗碳工艺的要求,同时能够将生产出的钢水均匀倒出冷却、制造出高质量的钢材。”

“按照固定的比例和时间流水化熔炼后,较为稳定的钢材就出现了。”

“这种钢出现的第一时间,各个研究院的博士前来观摩,而军工科率先认为用钢取代生铁来铸造火炮,或许可以提高火炮的性能。”

“因此他们利用军备院内的泥模,建造一座坩埚后,将钢水灌入泥模中,冷却过后得到了新式的火炮。”

“同等大小下的燕山五斤钢炮,重量超过铁炮,但射程也超过了铁炮的二里,达到了二里半的程度。”

“之后,军工科开始将炮身规模变小,最后将五斤炮的重量降低到了七百斤,而在黑火药中添加部分雷酸汞作为起爆药后,五斤炮的射程同样达到了二里半。”

“之后他们陆续用十斤炮、二十斤炮来实验,十斤炮的射程达到了三里,重量降低了两成,二十斤炮则是达到了三里半,重量同样降低两成。”

毕懋康是主军工的,军工取得这样的成绩,他自然十分高兴,因此才会汇报工作。

别看这只是让每门炮减少了几百斤重量,但要知道这几百斤重量的消失,会让明军的运输压力大大降低。

更何况,铸钢炮的耐受力也比铸铁炮强,因此可以承受新式的火药,射程自然有所提升。

尽管这不过是一二百步的提升,但一二百步足够让敌军多付出更多的伤亡。

“装备可以迭代了,或许将老旧装备卖给诸藩是个不错的交易不过还需要等等。”

当听到军工科取得的成就,朱由检下意识的想到了这个,然后又摇了摇头。

在眼下的基础上,大明可以直接将坩埚钢添加一定的锰,得到强度和综合性更好的锰钢。

一旦有了锰钢,那么使用它来作为拉刀、拉动坩埚钢步枪膛线就简单多了。

眼下蒸汽机有了,再有锰钢,或者进一步寻找钨矿,获得钨钢,哪怕大明的钨钢产量会很低,但如果用于拉刀也液压的话,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都能取得许多进步。

想到这里,朱由检没有直接安排,而是对毕自严询问道:

“民科得到了什么突破吗?”

“民科的动力织布机,纺织机已经研制出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