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鲜政变(3)

个人的喜欢是一方面,能否在行为上为大明获利是另一方面。

早在杨镐出发前,他就已经得到了朱由检的手书,明白自己该干什么。

当时信中,朱由检也隐晦的提及,朝鲜可能会以下乱上,废除李珲的国君之位。

但杨镐没有想到,朱由检的猜测会这么准确……

想到这里、杨镐没有回应金鎏,而是伸出手拿起了那卷宗,随后将其打开,并看到了其中的内容。

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朝鲜北道镜城都护私下在鸭绿江与对岸建虏互通贸易的证据。

仅仅天启元年,双方交易就高达三十七次,每次的贸易物品主要是粮食,多则数千石,少则数百石。

这数量一眼看上去虽然每次都不是很多,但加起来就显得有些多了。

杨镐粗略一算,双方在天启元年的贸易粮食,就达到了二十多万石。

这么多粮食,足够老奴手下的十万兵马吃两个半月,但是杨镐只是看了一眼,就觉得这份情报可能是假的。

原因很简单,朝鲜的粮食比起大明要贵上许多,一石粮食需要六百文才能买入。

如果以情报上的山参、貂皮等货物,那根本就换不到这么多石粮食。

另外、情报上还将李珲在位的另一大弱点给暴露了出来。

他在位期间,面对建虏的崛起,光海君在这一过程中不但不积极协助大明,反而向建虏暗送秋波,力图维持朝鲜在明金战争中的中立地位。

萨尔浒之战时,他勉强派姜弘立率军一万三去支援明军,但私下却通款建虏,泄露军机,导致战败。

不仅如此、面对熊廷弼派人向朝鲜征兵的要求,李珲也找了各种借口加以敷衍,并不断强调与后金保持往来的重要性。

不过、对剩下的这几条里,朝鲜是否通虏来看,指挥过萨尔浒之战的杨镐可是心里清楚的很。

朝鲜不可能掌握太多情报,想要出卖也有心无力。

至于征兵和李珲与建虏保持外交和平这一点倒是母庸置疑。

总结来说、这情报七分假,三分真,如果真的仔细追查,用不了什么精力就能查出来。

不过在利益下,情报的真假显得并不重要,因此杨镐并为拆穿金鎏,而是假装生气道:

“岂有此理!李珲受天朝之恩,居然做出如此腌臜之事!”

“天使明鉴……”金鎏继续拜服,随后才抬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