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足九万的叛军,要不是有贵南的高山密林,估计年底就能将叛军一网打尽。
现在的问题是,这三十万大军还要等待当地打造甲胄和兵器供应,最好是等到秋收之后再出兵。
至于为什么等到秋收之后再出兵,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就是努尔哈赤如果出兵,那必然是在秋收这段时间。
如果西南在秋收之前出兵,那么朝廷就要面对两个方向的夹击了。
一边守、一边攻,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但朝廷的财政支撑不住。
所以必须确定努尔哈赤不会出兵,才能让朱燮元组织大军围剿。
至于叶向高为什么说限制军额,便是在隐晦的提醒皇帝,某人的兵权似乎过重了。
这样的提醒,自然是出自好意,叶向高也没有心思挑拨两兄弟的心思,只是本着为臣子的身份提醒罢了。
朱由校没有生气,他仔细想了想,这才发现自家弟弟手上的兵权有多大。
上直十六卫军、十二拱卫营,山西外二十八拱卫营,辽东外二十八拱卫营,大宁三卫……
再加上西南的孙传庭、吴阿衡、秦良玉、洪承畴、马祥麟、杨文岳、曹文诏等七人,兵马接近四十三万……
大明有多少兵马?就眼下的局面来看,总数也不过六十五万左右。
也就是说、与自家弟弟有关的兵马数量,达到了王朝的三分之二。
这样也不难看出,为什么现在兄弟俩人做事情越来越顺了。
因为文官是真的怕他们啊……
别的先不提,换做以前,如黄河决堤、山东地震这种事情的后续会是什么?无非就是再来一场淮北大饥罢了。
可为什么这两场赈灾没有那么多恶心的事情发生?还不是因为每次赈灾都有兵马在当地。
黄河决堤有孙应元和腾骧卫、武骧卫,山东地震有洪方域的豹韬卫。
没有谁会在这两支兵马都参与赈灾时露出把柄,因为同样因为赈灾不力而导致政治上失利的事情,有淮北大饥这一件事就足够了。
齐楚浙宣昆、东林,这两大派系的官员都没有在赈灾事情上露出马脚,甚至可以说、两派的内斗也开始缓和了。
他们并不傻、已经发现了真正的敌人是谁。
皇权已经在短短两年时间,膨胀到了一种连他们都需要低头的程度了。
“……”朱由校沉默了,并不